美文网首页
读书打卡345

读书打卡345

作者: 东哥杂谈 | 来源:发表于2022-01-02 07:11 被阅读0次

读书打卡第345天(20220102)

(第40本李广平《现代优质学校发展研究》)

读第120页——170页,

读有所得:

1.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和落实者,毫无疑问,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撼动了陈旧的教育理念,这是一场新旧学校文化的角逐。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而学校文化转型关键在于教师文化的革新。

2.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师文化,还包括校本教研,其实质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校文化研修活动和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传承活动,是学校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先导,要搞好校本教研,需树立校本教研兴校理念,以制度建设推进校本教研,建立学习型的校本教研组织,打造合作性的教育团队和充实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教室文化底蕴。

3.围绕“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目标,教室文化建设就是要引导教师团结奋进、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快乐地工作,感恩地生活”的平和心态争创佳绩,以“爱”为基础,引导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用爱(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填补师生的代沟。

4.新课程理念认为,新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即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城镇、是否有生理障碍,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校接受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家庭、社区、阶层的学生文化背景和经验的差异以及他们在个性、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动机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在育人的全过程中,以“佼佼者是优秀,大进步这也是优秀”的人文理念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奋发向上。

6.学生文化包括品德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该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文化基础、心理因素和生活经历等生本特征,除积极开展生活气息浓、知识性趣味性强、品味高的校园文化活动外,还要致力于发展和开发蕴含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善于表达的作风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行为规范、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打卡3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cz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