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过了六周。这六周里,从5公里到现在的10公里,从第五、第六需要跑走结合,到现在连着跑十公里,总体来说,跑步的质量、速度等,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真正做到了每周进步一点点。第一个月,基本完成从5公里到10公里的进阶,第二个月的前两个礼拜,做到了十公里的速度提升。
上周六清晨的10公里跑,首次跑到一小时十分钟以内,成绩是一小时八分钟。本来可以再提升一份多种,达到66分中的样子。因为第一公里停了四次来拍照,最后两百米,用了快走的方式。
和以往几次十公里跑相比,速度快了,反而觉得轻松。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次跑步注意了姿势的调整,借用了重力的作用,顺势而跑。
现在回想起来,以往跑步,重心基本在两家之间,换句话说,跑步过程中很容易就稳定的停下来,就像走路,你可以随时不走,也不会向前摔倒。这次跑步,一开始就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倾斜到75左右的样子。这时候,重心的力被分解成向下和向前两个力,为了防止摔倒,另外一只脚自然就往前踏,保持身体的倾斜,两脚轮流前踏防摔,自然就跑了起来。
刚才提到因为倾斜,身体的重力被分解成两股力,一股向前,一股向下。和走路相比,这时候向前跑所需的蹬力,明显小于自身体重,加上被分解的向前的力,所以让自己往前跑的力量,与不倾斜相比,至少节省了1/3的力量。
这种节省,自然可以在一定距离内提高速度,或者让自己跑得更远。
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跑步变成了身体的自然驱动,这带来第二种好处,就是减少意识方面的倾注力。之前跑步,一直需要专注在自己脚步发力,往前蹬跑的有意识的动作上,很容易让意识疲劳,因此容易失去斗志,而为了克服意志疲惫,又需要唤起“坚强”的斗志,所以身心都会疲惫。
让身体借用自然的力量向前顺势而跑后,跑得动作本身变成了无意识的举动,变成了身体自我跑步的一种机制,这就不需要意识的过度参与,因此从内部的能量消耗来说,脑力所消耗的能量也少了许多。更为关键的是,将跑步变成了潜意识的节省能量的运动,意识层面因此轻松很多。
前天早上的跑步,可以达到均速每公里6分20秒左右。本周六的跑步,目标是十公里跑进入一小时五分钟,即65分钟完成。后续逐渐提高速度,希望能在年底前做到十公里跑60分钟内。
---
本周也跟家里小朋友讲解了正确的跑步姿势,并以亲身经验示范。周日晚带他跑湖边水库,整体速度上比之前有所提高,但是姿势上还是没达到要求,依旧是边跑边走,对自己要求还没有那么严格。不过想想相比之前,现在能够主动提出跑步,能够从2公里到3公里,速度上也能够逐步提高,还是有进步的,就慢慢来吧,也不多强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