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断舍离我们最常做的可能是食物的断舍离,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办公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如果再进一步,给我们的心灵做断舍离,会有怎样的好处呢?
心灵的断舍离——俯瞰力
断舍离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地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最终达到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的状态。而心灵上的断舍离,其实就是俯瞰力,这是一种站在高处,以广阔的视野、用整体的观点来掌握事物的能力,是掌握当下、有意识、自在、果敢地度过人生的力量。
在刚开始接触断舍离时,会思考的便是这个物品和自己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随着洞察力的不断加深、观点的不断提高、视野的不断扩大,我们开始能够以更高远的目光去审视整个社会环境,这个过程就是俯瞰力的形成过程。
为什么要学会俯瞰力
一个人若想拥有格局,那就必须懂得舍弃。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时候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父母和配偶等亲近的人所影响,如果本身喜欢那些观念,是有意识地接受,那就没什么问题,但要是无意识地、毫无自觉地被影响,或者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那就太可惜了。
就像是那些从父母手里继承过来的物品,明明不喜欢,却无可奈何地一直守着,这时候就有必要果断地下个决心了。
书中提到,曾有一个三十多岁的读者,她的家里有着十几本关于宗教的书籍,这都是她的父母留给她的书。她从小就被告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书,千万不能丢掉,要好好珍藏。于是她把这些东西从自己的家全都搬进了夫家,之后的十几年,就这么一直在家里放着,但从来都没翻开看过。
这些书给她带来的,除了压迫感之外再无其他。但她学习了断舍离以后,终于能下定决心把这些对自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书扔出去了。她说,当她真正开始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都在父母面前扮演着乖宝宝的形象,都在努力做好父母所期待的那个自己。但自从把那些书扔了之后,就像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无比轻松自由的感觉。
这也是拥有俯瞰力的好处,当这位读者站在高处看问题时,从父母要求自己要好好珍藏那些宗教的书本,到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束缚,最终通过俯瞰力的力量,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怎样才能学会俯瞰力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不可避免地对某些事情拥有执念,又或是在意他人的目光,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心灵有所束缚,想要冲破束缚,我们必须拥有俯瞰力。
那到底怎样才能学会俯瞰力呢?这里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觉。
简单来说,自觉就是拥有“我为什么会拥有这种东西”的意识感觉。比如能够承认自己买了各种不该买的东西;发觉自己其实是以相当无谓的态度对待自以为喜欢的东西、重要的东西;能够明白比起购买收纳工具,减少物品数量更为重要等等。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能够把焦点放在物品与自身的关系上,而不光是只看物品了。
比如,女生对化妆品的抵抗力可以说是非常低,遇到打折,忍不住买买买,丝毫不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而当我们开始学习俯瞰力后,面对口红打折,我们会思考,自己是否有了一支相近色号的口红了?买回去自己使用它的概率大吗?花了很多买钱买回来的这只口红,是否只了占据生活的一小部分?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就表示俯瞰成功了,虽然看上去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但其实已经慢慢培养出了俯瞰的能力。换句话说,这就是层次地转移、阶段的变迁。
第二阶段是观看内在。
观看内在简单得说就是冥想,这是一种改变意识的一种形式,它主要的步骤是设定好目标、创造一个清晰的画面和给予它正能量,因为原理与俯瞰力相似,因此冥想可以培养俯瞰的能力。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先设定好目标:下次遇到商品打折时不会冲动购买东西;接下来便要创造一个画面:商场里的大促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己路过时,屏蔽外界的声音,没有盲目地购买,而是思考再三后,买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最后是给予它正能量,自己在商品促销时忍住了购买的欲望,下次肯定还会做得更好的。
第三阶段是运用三分法磨练俯瞰力。
三分法是给物品连续进行“大、中、小”三分类的方法,它可以直接有效地磨炼我们的俯瞰力。在生活中实践三分法时,最关键的就是大分类。因为做好大分类,以全局的观点掌控事物的能力就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是整理线索、进行商讨还是制定策略,都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掌控事物。此外,能够以高远的观点确定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才能看清自己应该想什么、议论什么,以及该如何制定策略。
例如公司组织年会,从年会的策划、活动场地的预定、演出的排练、年会人员的确定等等,我们想要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无可厚非的。但年会的策划需要有丰富的策划经验、年会演出需要外向的性格等等,如果我们并没有任何特长或经验,要做的便是在年会筹备开始,做好相应的后援活动,例如年会场地的布置、年会用品的搬运等等。
换句话说,也就是要俯瞰自己当前的位置,同时俯瞰一切事物。大分类的实践,可以锻炼这种俯瞰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