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敦儒曾经有《鹧鸪天》写到:诗万首,酒千觞。作为一个诗人来说,作诗万首不算难,难的是能够流传后世一万首。
大诗人李白仅仅传世不到一千首诗,杜甫传世不到两千首,到了宋朝,苏轼三千多首,杨万里四千多首。但是他们都不能何陆游相比。陆游将近万首诗词传世。
不过陆游以诗为主,词作仅仅传下来一百多首,是他写得少吗?
据陆游自己说,他对于自己年轻时填词,颇有悔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陆游删诗
1190年,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65岁的时候,他写到:
此予丙戌(即乾道二年 1166年,陆游41岁,)前诗二十之一也。及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然此残稿,终亦惜之,乃以付子聿。绍熙改元立夏日书。《渭南文集·跋诗稿》
删诗在古人似乎很普遍,杨万里、杜牧都做过这样的事情。杨万里就把自己的三十几岁之前的作品一把火烧掉了。
据专家统计,陆游流传下来的近万首诗中,42岁以前的诗,仅仅留下来一百多首。可见,正如他自己说的“去十之九”,大部分诗都被自己删掉了。
诗删掉了那么多,陆游的词呢?
二、陆游以填词为耻吗
宋朝人对于词都有点矛盾的心里,虽然填词,但是看不起这种不太严肃的文体。大多数士大夫,更注重自己的诗作。
在诗和词两种文体的作品中,同一个文人,往往让人看到两张面孔:一个是严肃的士人,一个是风流的才子。即使是豪放一派的词人,也常常写写婉约的风情之作。
陆游在淳熙年间的《长短句序》中就写到:
雅正之乐微,乃有郑卫之音。郑卫虽变,然琴瑟笙磬犹在也。及变而为燕之筑,秦之缶,胡部之琵琶箜篌,则又郑卫之变矣。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行、为谣、为歌,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
予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淳熙己酉炊熟日(1189年 , 淳熙十六年 寒食前一日 ),放翁自序。
雅正之乐走了下坡路,于是出现了突破礼教反映男欢女爱的郑卫之音。而且千余年来,越发不成体统,“其变愈薄”。
因此陆游65岁时,”晚而悔之“,为什么后悔呢,因为自己年少时写了不少”汨于世俗“的词作。
陆游(开禧元年,1205年,81岁)所作《跋花间集》二则中说: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笠泽翁书。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盖天宝以后,诗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作。使诸人以其所长格力施于所短,则后世孰得而议?笔墨驰骋则一,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开禧元年十二月乙卯,务观东篱书。
可以看出,陆游认为花间词人擅长的这种文体,内容上”流宕如此“,不过又褒扬”倚声者辄简古可爱。“
那么陆游到底是喜爱还是厌恶呢?
三、喜欢还是厌恶?陆游的矛盾
虽然陆游瞧不上词,但是他却”渔歌菱唱,犹不能止“,关于这种矛盾心理,叶嘉莹先生说:
所见之《花间集》中之作品,其内容所写大多不过为流连歌酒男女欢爱之辞,并无一语及于国政及民事者.........自然极不相合…另一方面,则就感性而言,词之为体却又确实有一种特美,足以引起人内心中一种深微窈眇之情思(《论陆游词》)
正如叶先生的评价,很多研究陆游的人认为,陆游其实挺喜欢这种文体,因为词可以写出诗所不具备的一种风韵,叶嘉莹定义为”深微窈眇之情思“。
同时,陆游又批判这种文体中常见的内容,即”郑卫之音“、”士大夫乃流宕如此“。
其实陆游常被人归为苏辛豪放一派,他的词中,既有儿女情长,又有爱国豪放,也有闲适旷达。
虽然他的传世词作不多,但是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多面的陆游。
不过,即使苏轼、辛弃疾也同样就酒筵歌席上的风情之作。因为词的来源即诗酒席上的歌词,由伶工歌女弹奏歌唱。
婉约之风,是词家的本色。不过,豪放之词,爱国之词,在南宋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词人:李纲、李光、张元干、赵鼎、张孝祥、辛弃疾、陈亮......
这其中就有陆游。
四、陆游的风情之作
魏庆之在《诗人玉屑》评价了陆游的几首诗,其中有一首被认为完全可以混入花间词中:
至于《月照梨花》一词云:
霁景风软,烟江春涨。小阁无人,绣帘半上。花外姊妹相呼,约樗蒲。修蛾忘了当时样。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此篇杂之唐人《花间集》中,虽具眼未知乌之雌雄也。
这种“胸酥臂玉”词,可能就是陆游”晚而悔之“的作品了吧。
不过为魏庆之还录入了他的其他词作,并且评价为”思致精妙,超出近世乐府",例如这首《临江仙》: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只道真情易写,奈何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老街很喜欢这首,不亚于婉约词大家秦观和柳永。
说到陆游的这类”郑卫之音“,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写于1155年,陆游31岁。陆游85岁重回沈园时,还念念不忘这段感情,写下了《春咏》四首绝句。
这首《钗头凤》和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街不再费笔墨了。
五、咏物佳作
陆游的咏物词中,也有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这首《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关于咏物词的文章,老街以前写过不少。好的咏物词,即是咏物也是咏人,常把人物合一,物有人的性格,人有物的风姿。
陆游的咏梅词佳作不仅这一首,还有《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
咏物词中的梅花,其实就是陆游自己。
陆游的一生,以恢复故土忠心报国为己任,作为主战派的人物,常常因此而受到打击。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28岁,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官宦子弟的内部考试),被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结果秦桧大怒:这个主考官在内部考试中竟然也不懂事,竟然让我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 。 1154年 ,陆游参加礼部考试时,被秦桧指示不得录取陆游。 1158年秦桧病逝侯,陆游才初入仕途。
前面写观宋填词时,写过一个叫做曾觌的词人,这个家伙是宋孝宋的宠臣。1164年,陆游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结果惹恼了皇帝被贬。
此时朝廷已经和金国签署了隆兴和议,第二年,陆游被弹劾“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结果被罢官回家了。
四年后陆游被起用,两年后跟随王炎志在北伐,可惜北伐大计被朝廷否定。
1175年,范成大入成都,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但是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搞得好友范成大无奈将陆游免职。不久,陆游给自己按了一个“放翁”的名号。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又被起用,转年给事中赵汝愚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于是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再次被启用,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被弹劾”喜论恢复、不合时宜”, 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又一次削职罢官。 回家后索性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六、闲适旷达词
陆游一生多次被罢官,多次被启用。每次罢官以后,他就回到自己山阴(绍兴)故居。在山阴隐居的日子了,陆游也写出另一种风格的闲适旷达之词。
例如这首《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词分为三类 :
“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
前面说了他的流丽绵密的风情之作,这首闲适旷达之词就是刘克庄所说的“飘逸高妙者”。
这首词一共九句,需要注意的是第八句:
元知造物心肠别
这首词前面七句写的都是“闲适旷达”,表面上写到“丝毫尘事不相关”。但是在第八句忽然转折,第九句写出了心中的郁闷:
老却英雄似等闲。
外表的无所谓,其实内心里有一种痛,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
这首闲适词,可以和朱敦儒的《鹧鸪天》比较一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是真正的“飘逸和旷达”,而陆游是故作旷达而已。这正是南北宋词人的区别,我们看苏轼词与辛弃疾词,看朱敦儒在北宋时和南渡以后的词,都可从此处着眼。
再录入一首老街很喜欢的一首《鹊桥仙·渔父词》: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这首词中,没有上一首“元知造物心肠别”的深意,但是也有转折:时人错把比严光。
严光,字子陵 ,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严光虽然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屡招不就。 陆游说自己不是名人严光,而是一个无名小卒,没有什么人看的上我,其意不言自喻。
七、激昂慷慨之词
陆游在我们心目中,更多的不是儿女情长的风流才子,也不是耽于山水的隐居高士, 而是像辛弃疾一样时时不忘恢复中原的志士 。
他的这首《 诉衷情 》,才是陆游真正的面目: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其晚年抚今追昔发出的感叹,写其壮志难酬的悲哀。这首词可与他的好友辛弃疾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起欣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时,又是什么状态呢?
乾道八年(1172), 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准备北伐。七月六日,陆游登高兴亭遥望长安南山时,写下了一首《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秋波媚即眼儿媚。
南郑与长安,已经分属宋金两国。诗人登高望远,“悲歌击筑,凭高酹酒”,豪气万丈。 长安城中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等待着宋兵前来收复故土。
可惜的是,北伐的计划被否定,陆游唯一的抗金前线经历,不久就结束了 。这次经历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在晚年时写入了这首《 诉衷情 》中。
结束语
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时,写下了这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惜,他的子孙也没有见到大宋九州同的那一天。南宋“联元灭金”之后苟延残喘了四十多年,最终亡于元兵的铁蹄之下。
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书陆放翁诗卷后》,后四句令人唏嘘 :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结束时,老街按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作业,《秋波媚·读陆游生平有感》:
遗恨无缘九州同,烽火夕阳中。连营画角,关河旧梦,洒泪秋风。
浩歌归去江头醉,流水任西东。一杯清酒,满船星月,老却英雄。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