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源自禅宗第五祖传授衣钵的故事。
这一偈胜过原本计划接班人神秀所作: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对比而言,前者确实有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讲的一个“空”字。后者则落入做作和执念。
“空”这个字很妙,说的是“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却又似乎囊括万千世间的道理。
我们的生命,起源和结束是“空”,来去两空空。我们生来如一张白纸,在某个年龄或者某个事件之前,我们的白纸越涂越满,色彩越来越缤纷。而过了一个年龄或者一个事情后,你会发现这张生命的画卷渐渐又出现留白。多余的,慢慢被擦掉或忘掉;珍重的,越发突出和宝贵。不甘的,渐渐放下;纠结的,渐渐开解。由“空”而来,慢慢再回归到“空”,便是人生的一路走来。
“空”并非悲观之意,它是一种对生命法则的顿悟。悟“空”,而后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生老病死无法改变,生命短如流光一闪。
知“空”如此,应放下一时的纠缠,它们不过是一叶障目。认真感受每一刻的生命,放开心灵的束缚,喜怒哀乐、嬉笑怒骂、恣意张扬。也许,这才是珍惜生命的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