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来找我,因为业务上的事。事情办完后,想约她一起吃午饭,她却怕耽误我的工作,离开了。
我们很少见面,尤其是离家求学和工作以后。过年过节都难得见面。
她生活在距离我们老家也就半个多小时车程的县城。所以,她回老家和见我父母的次数,比我还要多。
堂姐结婚生子后就不再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姐夫从事矿产行业,收入在当地算是中等。孩子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但活泼可爱。
标准的传统家庭模式。
也是我的父母一直寄希望于我能够拥有的生活模式。可是,我不止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生长,反倒“另辟蹊径”,在岔道上一意孤行。
父母的兄弟姐妹多,到了我这一代,尽管亲生的姊妹只有一个,但细数下来,非亲生的“兄弟姐妹”还真不少。
如果没有他们与父母之间的频繁走动,父母的家会特别冷清。
我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却还是喜欢父母家中能热闹一点。上了年纪的人们喜欢。
今年是我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第十个年头。身边没有亲戚朋友,仅有的几个熟悉的,有往来的人,也只是源自于工作上的关系。奇怪的是,我丝毫不觉得孤独或是难熬。可见,我对于这种生活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人的选择有的时候完全是潜意识作祟。未必想清楚,现实已经将其呈现。
我一度自命不凡,自以为与那些兄弟姐妹们不同。
身为这几个大家庭中第一个大学生,是一定要过“出人头地”的生活的。我对自己有要求。一定要远离小县城里满是鸡零狗碎的生活,一定要有体面的职业和不菲的收入。即便是回老家,也一定要衣锦还乡,足够洋气和时尚。
如今,回过头去看,却生出一股低到尘埃的卑微之情。
昨晚看一部讲述中年危机的美国电影。没有冗长复杂的故事情节,没有波折离奇的人生境遇。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
人到中年的男主角,看着出类拔萃,事业有成的昔日同学,看着自己小富即安的伴侣和安静普通的孩子,不由得生出对自我以及人生的怀疑和不满。
镁光灯下的精致妆容,奢华昂贵的私人飞机,位高权重的官场地位…他一样都没有。并且,生活中似乎没有一样可以引以为傲的事情。
妻子,资质平平,没有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家族背景。孩子,只能算得上乖巧听话,没有上流社会中的孩子身上的不凡的谈吐和见地。甚至,他还要为孩子的学费和未来发愁。
可是,生活始终要继续下去,难题始终要解决。
随着剧情的发展,当他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与昔日的同学取得联络时,才逐渐了解到不为人所知的“阴暗面”。
靠妻子发家的富豪,年幼的孩子染上恶疾,并因巨额资金来源不明牵扯“官司”。官场上风头正盛的候选人,却为普通民众所“诟病”。拥有私家海岛的精英人士,私生活糜烂,玩物丧志…
听到这些,男主角有些释然了…
如果片面地将电影所要表达的理解为,上帝都是公平的,那有些狭隘。我觉得,它要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提醒,提醒平凡生活的宝贵之处。以及,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必为此抱怨和忧愁。
所承担的是普通的负担,所得到的是普通的褒奖。极少数生活在光环之下的人们,势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代价的重量,也不是哪个人随随便便能够承受得起的。
同样,我,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都是平凡的人。
即便是我多年了几年书,那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把人与人之间做比较,是没有结果的。
我有工作,有学历,但同时也滋生出几分傲气,不甘心于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生活,体会不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安稳和寄托。他们的生活有争吵,有热闹,有操心,有没完没了的琐事。没有我专注于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思。
无法进行比较。
唯一能明确的是,这都是普通生活的种种表现。
我并没有迥然不同。
因而,无需为自己加持各种“出人头地”的志向和要求。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心高气傲。这一条有尽头的“平凡之路”,和别人一起向前走就好。
电影的最后,男子看着音乐会舞台上吹长笛和拉小提琴的姑娘们,有一段独白:“音乐很美,姑娘也很美,我可以一直这样爱着她们而不去占有她们,正如我会一直爱着这个世界,而不去占有它一样。”
不能去占有,也无法去占有。
我想,这是我们与这世界,与自己,唯一的、和解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