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注STEM+逼自己一把
失败,及其生态 《孩子为何失败》总结篇 44-Light w2

失败,及其生态 《孩子为何失败》总结篇 44-Light w2

作者: o回聲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16:55 被阅读11次

    在生命的开端,很多婴幼儿对于生活有着无比的热情,总爱去探索关于身边的一切,什么都会很好奇地去摸摸,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可是,渐渐长大,发现他们越来越缺乏生活的热情,好像一切都为着答案而去努力,正确答案在他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重要,可是,正确答案怎么来的他们却漠不关心。然后到后来,知识在他们面前已经缺乏了原有的魅力,他们对一切都没有了兴趣,只为赶紧找到答案而闷头苦脑地解题。

    这是书中看到的很多学生的样子,而过了50年之后,仍然是现在很多学生所存在的样子。

    究竟什么是失败

    书上并没有明确地提到什么是失败,却给到了一段聪明的定义:我们所谓的聪明,并不只是指能在某些测验中得到高分,或在学校的表现特别优异,这些充其量只是教师们的期望和苛求而已,并不是绝对重要的条件。我们所指的聪明是指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人处于各种情况下所采取的行为模式。评估聪明的测验,并不是测验我们知道怎么做,而是测验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或行动。

    作为美国当代教育改革之父的约翰·霍特,他的著作真的很多,而且观察之细腻、不断地更换教育方式、教具使用方法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的细心,每读其文字都能读到他那颗对于教育的赤诚之心。可是,在中国的众多教育文献中,提到该位人物的文献真的凤毛麟角,连想查找一下个人身平都不得不翻到国外的网站,因为他并没有提出什么高大上的理论,更多的是他在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不断修正,使得学生越来越感受到主动学习的魅力。这种状况让人真有点啼笑皆非,在国内该如何定义他的成败呢?

    美国如今的教育

    此前,我有提到过美国的STEAM教育,然后有位朋友在下面留言说是STEM教育。

    是的,2001年,STEM教育这一术语第一次为美国官方所使用,并被定义为“情境”之中的教育探究及学**,学生们通过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来为自己“创造机会”。但是在这个教育机制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学科知识上长时间积累,并不能启发孩子成为思考者和创新者,只能成为模仿者。”所以到了奥政府,就把STEM教育增加上ART,变成STEAM教育。

    在美国,STEAM教育对主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要求都非常高。在这个课堂中,是以学生的问题为主导来进行主题式的探索,很多时候就一个问题提出,课堂分成不同的小组去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索,最后让小组就自己在不同领域所寻找到的资源、了解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分享或动手。

    中国的STEM教育

    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引入了STEM教育,更多的是STEM,而非STEAM。而且在国内,STEM是以奖项为目的的,学生抽时间去参加STEM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现自己期待以久的知识,而是为了得到奖项在以后的考试中加分。所以很多的机构引入中不自觉地已经是以主题内容为导向,没有了孩子去进行自主提问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

    当考试、比赛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知识本身已无甚乐趣,答案才是至高圭臬,老师的言谈举止也不再是润物无声的美好感化,只是透露答案的蛛丝马迹。课堂中若能察言观色应付完一二提问 ,剩下的便是舒适无恙的迷梦时间了。

    如今的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学校的体制,当在大环境无法改变时,我该怎么去引导孩子去看待知识?看待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呢?

    其实一切的学习都在生活中,我觉得最好的STEAM教育其实就在家庭中,由家庭去带着孩子去发现生活中一切她感兴趣的地方,然后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这其中没有压力,没有必须,就只是我们能做到能找到能想到的,让他去感受生活的真实,并不需要说一定要得到什么高大上的知识,一切的知识还不是在人类一次次的探索中寻找到的吗?

    既然这样,就从探索生活中的小发现开始,从最熟悉的一切着手, 让他去试验它,品尝它,触摸它,掂量它,弯曲它,甚至打破它。

    失败,那又何妨

    2017,跟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败,及其生态 《孩子为何失败》总结篇 44-Light w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l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