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把姚小宝打了一顿,吃饭时间非要吃零食,而且本身他感冒咳嗽还没好。好说歹说,说了几遍还是不听,气得我抓着他的手背就是啪啪几巴掌。孩子嚎啕大哭,我抓狂。而类似的事情在两天前才刚发生过,原因是他不愿意写作业。
事后冷静下来,我问自己:孩子犯错,真的要打吗?或者说,孩子真的犯错了吗?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那天,去幼儿园接他之前,老师找我谈过,说回家后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现在握笔还不熟练。回来后,我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定要让姚小宝写作业。但是,我却忽略了,和玩滑滑梯相比,写作业当然是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去强迫他做这件事,他肯定会反抗了。于是我的情绪也上来了,因为潜意识里会觉得:我是你妈,你竟然敢反抗我?!
当我想明白这些后,我觉得非常愧疚,因为我发现第一:我无法像孩子爱我那样,去无条件地爱他;第二:表面上是“孩子不听话”,事实上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孩子面前我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失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就好比你开着车在路上,忽然方向盘不受你的控制,你会暴躁不安。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坏情绪带给自己的家人,比如和爱人吵架,比如打孩子。这中间,最无辜的就是孩子。因为你能够打他,不过是因为他是弱势的。而欺压弱小,是很多人潜意识里存在的天性。只不过,Level越高的人,无论是对自己的身材,还是情绪,都有着极高的自律性。当然这样的人属于少数,生活中,即使是在公众场合,也会见到不少情绪失控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歇斯底里。
想起一件事来,一个月前和朋友带着各自的孩子去万达的游乐场玩,朋友的小宝宝两岁,玩的中途和一个小女孩发生了摩擦,起因是小女孩在滑道上面不让朋友的宝宝爬上去,小宝宝不会表达,咬了那个女孩的腿。我过去看的时候,女孩在她妈妈的怀里哭,朋友在一边不住地道歉,这时女孩的父亲来了,看到一切,不停地指责,说得朋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过会儿又吼自己女儿没用就知道哭。后来估计是说累了,让自己老婆抱着女孩走,边走还骂骂咧咧。我当时特想上去说这个父亲,但是一是毕竟理亏,咬人确实不对,还有就是我怂,毕竟对方是个虎背熊腰,一米八几的大老爷们。所以我一直对他骂骂咧咧的印象一直记忆深刻,回来还和老公调揩,你们男人要是泼起来,还真的没女人什么事啊。
我知道,父亲的初衷肯定是心疼自己孩子,但是说着说着越来越愤怒,即使他的女儿早就停止了哭泣,一脸懵懂地望着他,这位父亲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像一个装满黑暗物质的炸药包,随时都能够将别人伤得体无完肤。
孩子是最善于遗忘和原谅的,这会儿哭得眼泪鼻子直流:“我再也不和你玩了!”,下一秒仍然能够你追我赶,嘻嘻哈哈地玩得忘乎所以。
最耿耿于怀和睚眦必报的是大人。
表面上看,我们是为了孩子受到委屈而不平,但潜意识里,有时候我们只是以孩子为借口,来宣泄自己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而大人情绪的经常性失控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非常喜欢大D小J麻麻的公众号,作为在美国独自带娃的母亲,她总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给出正确的反应。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耍脾气,她从来不会大声指责或者打骂孩子,而是会把孩子抱到安静的角落里,等待他慢慢安静下来再给孩子讲道理。这也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的一点:孩子也是很爱面子的,我们要先学会尊重孩子,第二步才是教育。这一点,欧美国家的父母确实做得比我们好很多。尤其在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英国,在朋友之间的聚会上,如果有小朋友第一次参加,在场的大人都会弯下腰和孩子握手,并会像对待大人一样,用Mr.称呼和孩子打招呼.
姚小宝和我一样也是个急性子,年纪小,又不大会表达, 所以经常会大叫或者乱扔东西。于是我开始和姚小宝玩“情绪游戏”。我会先噘嘴,装作生气的模样,然后说:“这是生气的妈妈。”然后又扬起嘴角哈哈笑,说:“这是高兴的妈妈。”然后问他:“你喜欢生气的妈妈,还是高兴的妈妈啊?”姚小宝很认真地看着我说:“我喜欢高兴的妈妈。”那是打他事件发生后不久,我听他这样说后竟然一时哽咽了。直到第二天,这个游戏才完成。当他说喜欢高兴的妈妈的时候,我抱着他说:“对,姚小宝喜欢高兴的妈妈,不喜欢生气的妈妈,妈妈也一样,妈妈喜欢高兴的姚小宝,不喜欢生气大叫的姚小宝。”
这样来回几遍后,当我再叫他写作业,或者做他不想做但是必须做的事情时,他情绪一上来,我就会蹲下来,告诉他我不喜欢生气大叫的姚小宝。他就会安静下来,即使还是会撅着小嘴,但仍然会乖乖地听我讲道理。其实,孩子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懂事地多。
然而,我们呢?
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红灯看四周没人时,依然穿过马路;我们要求孩子要早睡早起,自己却没事抱着手机刷到半夜,还对孩子吼,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去睡?!我们希望孩子多读书,自己最近阅读的纸质文章却是某个电子产品的使用手册;我们说要尊重别人,却在餐厅里总喜欢对服务员呼来喝去..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停在原地裹步不前是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