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些关于乡愁描写乡愁的小书或是故事,但每次看到“乡愁”两个字,第一反应还是余光中的《乡愁》,或许是其中的邮票,船票,坟茔,海峡过于生动让我不能忘怀,又或许是小学生时代的背诵让它久存脑海。
重回赫尔曼的《乡愁》,阿尔卑斯山的悠久愁思,山峦,浮云,自然,乡亲……从少年,青年,再到中年,一路挣扎着离开,一路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最终重回故土从此不再离开。
带着自传性的小说总会让人默默地套入作者的过往经历,这种时候不明所以或许能更纯粹地阅读小说,知晓大概的情况也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创作意图。
《乡愁》里包含着“童年、慕情、青春、友谊、追寻、返乡、沧桑、死别”八个章节,细细描绘了农家子弟佩特的人生历程。
童年时代高山水土的浸润滋养,而不出意外的命运就是传承父亲的农活手艺成为传统农民,有着优越的体力素质却没有从家农之心,农民日复一日的农活农作不能引得佩特的心理认同。
有着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为神父的推荐得以上学离开家乡,走上不一样的人生路途。
多年的求学生涯,离开家乡从简单的高山到繁华的大都市,眼前的车水马龙并没有麻痹初入都市的农家子弟是因那深入骨髓的乡土气质。
学生生涯中许华多多的同学却并没有多少能够成为朋友,理查德是其中的特外,因为理查德的私自投稿,成就了佩特依靠文字创作为生的生活。诚挚的友谊给予了佩特许多的温暖,成为不善处理社交关系的突破纽带。而后的生活中还出现了许多人,却都不在是如此单纯的同龄朋友。
上流社会社交圈的浮华,人心的虚空,都为佩特所不适,偶然遇到的木匠又让佩特重回少年时代。木匠的家仿佛藏匿着那被中断的少年时光,同为贫困子弟相处只带着相似亲近之处。在这里还遭逢了波比,身体被禁锢于椅子之间的朋友,互道真心后的相惜,佩特为自己之前的疏忽冷漠羞愧,也尽力为波比寻求更好的处境。
佩特的生命中遭遇了四次不同的死亡,母亲的离世,理查德的溺亡,木匠女儿的夭折,还有波比的离世。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事件,让他不断地审视什么是生命,母亲死亡片断的回忆闪现也让他放弃了自杀念头。如果如此懦弱地选择自行了断,那是对生命的亵渎,对无法延续生命者的不敬。
佩特也遇见过一些女子,但都没有延续发展出长期稳定的恋人关系。或许是他们之间的爱意不够浓烈,不足以突破阻碍。
回乡照顾老父的那些日子,真正重回故地,父子相携前往酒馆再相伴回家。虽然之后又重新起身流浪,但最终还是放不下心中所念,重回故乡,重回那生长滋养自己的土地。
自然的神奇美妙淋漓尽致地展现于黑塞的笔下,也因为细腻的擦写更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也能感受到细风抚面的轻柔触感。又有好多笔记等待被摘抄到笔记本上。
加上一句新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