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的桃花开了,就在前几天,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这段话对大一的我们应该不陌生,单纯到一篇文章就可以鼓舞士气高三,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逆袭,《你凭什么上北大》,贺舒婷的故事我看了几十遍,高三的魅力大概就在于谁都可以尽情梦想,而你清楚的知道这是上坡路。
我在三流211,我不怕现在的处境,怕的是三年后,两年后,一年后或者更短,我完全相信自己只是三流211的学生。我信奉“多一分浪费”的态度,话题围着美妆和韩剧小说,你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哲学”我下意识地给你贴上装X的标签,我开始本能的排斥接受新鲜事物,专注的时间越来越短,熟悉的环境太容易让人消沉颓废。
语文课上认识一个物理系男生和一个来蹭课的化工院男生,他们的诗词储备,文学素养,思辨能力都让我直接愣在当场。那种自律、自信的光芒和颜值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们从《尚书》讲到孔子,讲《战国策》,讲诗经的风雅颂,讲三国的士族本质,讲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所续,讲诗词出处,讲民国风流人物,用生化知识给不才的我解释定义。
我想起B站上有人在《易中天讲三国》下方这样评论,“如果能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就好了,跟他说话一定不累,他不会在讨论剧情和人物时,最先断定孰恶孰善,他会教你思考,教你走出自己的格局。”
聊天中我问其中一人:“你准备考研吗?”
他说,“考啊,我准备转到历史专业,复旦是个好选择。”
“为什么要转专业啊,还是直接理传文?”
“我一直喜欢历史,被调剂到化工也是经历吧,哈哈哈。”
这样的人最是精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能使自己快乐,不会轻易颓唐,风风火火地往前赶,一路鸟语花香,什么都不误。
对吧,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
有人文理兼修,才华横溢就有人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武大,华中师大,浙大的那些通过诗词结识的同龄人真的优秀太多,而你,抬头看看这阴霾,就算它猖獗好几个礼拜,不也还,会散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