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B站点开了一个老歌串烧,于是从️听了一串04、05年歌曲串烧。记忆就瞬间被带回了那个年代,想起一些少年心事。
年少的时候,家乡的小城总是比城市的文化生活更落后一些。06、07年为高一的那年,听的是夜曲、发如雪。记得那年一堂课上老师问到,周杰伦还火着么?那时候我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听周杰伦的年头还长呢。
高一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MP4,或许是步步高,或许是纽曼,它的官方作用自然也是学英语。它只有一个也许仅仅一两英寸大小的屏幕,对比如今的手机、pad,这个屏幕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当时我却可以用它看小说,看电影和动漫。高一的时候我的英语也就能考个90多分,面对150的卷子这点分数显得相当寥落;这个MP4承接了它的前辈复读机的使命,自然也从未发挥过学英语的作用。
作为人生的第一款“电子设备”,它给青春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
高中生活简单又平静,晚上有大段的自习课。那几年我每天晚上用整整一节自习课来写日记,日记几乎和生活无关,基本都是些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呓语。现实里的那些小心思隐藏在其间,诉说的是一个少年的羞赧和向往。时至今日我写日记的时候,总放佛带着一种给别人看的视角,那些日记背后,都有一个我所希望的读者,而我自己并不敢于假定自己就是那个读者。
有段时间我给MP4买了个线长10米的耳机,自习的时候,可以和远在教室另一边的人分享耳边的音乐了。虽然这个情景几乎没有发生过,但它仍是我记忆里青春美好的假想。和喜欢的人分享音乐,从一根耳机线中流淌出的旋律,能把人从空间和内心都拉近。即使通过一根10米的耳机线,也可以吹拂起一个晚上的涟漪。在懵懂的年纪,就算那些触不到的愿望,也可以给生活带来快乐和希望;年轻总是伴随着这样的希望。而这些臆想也从未发生过。
声音和文字就是串起生活的银丝线。声音因为转瞬即逝而弥足珍贵,文字因为时光积淀而越有味道。彼时手机的年代,传纸条是说些悄悄话日常方式,算是微信QQ的时代始祖。纸条跨过一个个同学,仿佛越过万水千山,但又往往不需要写明地址就可以顺利抵达。在晚自习安静的教室里,流淌着一条又一条这样的信息河流。纸条的升级版就是一个写满文字的本子,它在万水千山里飘荡往复,就像沟通上下两岸的驳船,客舱里都是些记不清的少年心事了。偶尔我也可以写一封信给你,里面是我这些天听过的歌和遇见的人,那些不在一个屋檐下的时光也在文字中间被分享着。过去的时间确实很慢,人与人之间都可以磨合出那么多共同的语言。
声音和文字也有交叠的时刻。声音不只是被记录在MP4里,它也被记录在脑海里。脑海里是歌不能分享,于是它️又来到了纸面上。抄下一首歌词送给别人,就像给她唱一首歌;写满歌词的笔记本,那就是朋友们的歌声了。
现在声音还在,AirPods没了线,蓝牙的那头连着手机,又好像只是孤零零的什么也没有连。我打开降噪模式的时候,只觉得世界很清静,我很享受这种清净,脑海里随着歌声飘忽不定的那些情绪,再也不会顺着耳机线飘到哪里去。这些歌声,现在只是我的。
现在文字也还在,我知道一点发送按钮,微信就可以把要说的话送到,不用跨过万水千山,不再需要一个简单的人力驳船。只是那条好久没流淌过的文字的河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把人隔开了。微信也好,QQ也好,删除键和发送键就是它们的门和锁吧。
朋友圈分享的那首歌,就让它随处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