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年》第5章为《战争,管理思想的引爆点》,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战”后管理思想的成就。
正如本章标题所表述的,本章内容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诸如战争之类看似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事件,却也在某些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契机,转为危机,促成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比如作为任课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失利,作为班主任,班级在某项比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类事情一方面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滋生学生的消极情绪,不利于提振班集体学生的信心。但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恰恰是我们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到失利的原因,发现不足,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同时,利用这类契机加强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患难与共”感,更有利于走进学生心灵,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本章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点,是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日本式管理是以“理念”为主的管理,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员工对组织忠诚与组织对社会负责。 日本式管理是一种政府和国民通力合作的体制、稳定的劳资关系、充满敬业精神并忠诚于企业的高质量劳动力、以质量管理小组为中心的小集团活动和远见卓识的长期投资思想。读书之外,我查阅了日本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中特别关注的重点:第一,树立员工是最重要经营资源思想。日本企业认为,人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公司给予职工的待遇等于是对职工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投资。每个员工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发能力、追求自己以及公司的最大发展,所以必须争取让员工立足于长期为企业作贡献。第二,管理者以自主责任作为领导原则。日本大公司流行事业部制。所谓的事业部制即按各自的市场及产品来组成几个自负盈亏的责任核算单位制度。事业部制有利于各专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按产品的专业门类进行生产和经营,加强了各种产品的竞争能力,公司则通过目标管理体制来评介事业部长的经营业绩。第三,组织灵活,富有弹性,尊重人和追求效率相辅相成。在日本企业的组织设计中,每个员工的工作区域划分得不细,这样可以扩大个人责任范围,使得各管理环节容易协调,另外通过定期变动工作,使员工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力求成为多面手和行行通。第四,善于模仿和学习先进经验。在战后经济复兴那阵子,日本人满世界范围内寻求各种专利和技术,十分关注国外科学技术的运用,最大限度地从中汲取精华。企业家们还不时造访外国同行,学习人家是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的。第五,企业决策注重发挥集体的作用。日本企业领导人在做重要决策时,一般都必须设法将所有成员的意见都尽量统一起来。日本人把这叫做“Nemawashi”(绑根,指园丁在移植树木时小心翼翼地将所有跟须都包缠起来)。这个操作过程是既乏味又漫长,但最终获利的是企业,因为人的思想一旦统一,实行起来反而很快捷。第六,注意劳资关系的相对稳定。传统的日本企业很少解雇职员,企业通过尽量满足员工生活安定感达到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的目的,同时让员工明白个人待遇的获得是通过集团总体赢利的提升来达到的。因此公司并不追求即时偿付和经常性的分红增长,更倾向于长期激励。有这样的经营思想作支撑,企业的繁荣可以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