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我们国家,天伦之乐是一个老人的幸福意识。他们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能含饴弄孙,有闲情雅致,还可发挥余热。
作为子女,有必要这样对待老人。
第一,鼓励老人不断学习。
人到老年,恐怕最不爱做的事就是学习了。脑筋不灵,四肢不勤,过一天赚一天,哪还有学习的心思。
大家熟知的“梵高奶奶”常秀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字不识,丈夫去世后,被儿子接到广州,腿脚不便,语言不通,生活更是不习惯。
每天陪着孙女,给孙女讲故事时,为了方便孩子的理解,她会用蜡笔画出故事中的形象。学美术出身的儿媳妇发现了她的画作,鼓励她作画,从此她与画笔结缘,每幅画里都是她熟悉的乡村。
2007年,常秀峰还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出了一本画册义卖,所得资金捐赠给贫困地区。
城市理解她的乡愁,她也懂得了城市的繁华。
有句谚语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这样老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儿女要鼓励老人,捡起年轻时的兴趣和爱好,在迟暮之年,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第二,鼓励老人参加群体活动。
老年人过于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有科学实验表明,打麻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儿女们不妨找几个父母熟悉的人,让他们坐在一起搓搓麻将聊聊天。
老年人平衡性差,容易摔跌。
大脑内的海马体掌管记忆和控制人的空间方向感。
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有关学者对26名63-71岁的健康老人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实验。
结果显示,跳舞组的海马区体积增加的范围更广、效果更明显。意思是,跳舞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平衡力。此外,对于调节情绪、降低抑郁焦虑和孤独失落感也有着特殊作用。对于更年期女性和绝经女性骨密度的提升、预防骨质疏松,延缓细胞衰老、改善心血管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为什么不喊老人去跳跳广场舞呢!
第三,多陪陪老人。
成年的儿女们普遍会认为,年迈的父母历经沧桑,没有什么是他们承受不住的,孤独,寂寞,衰老,病痛,他们都会看得淡下去。
其实不然。
人在老去时,生理和心理结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精神萎靡,认知退化,体能下降,记忆力衰减,还有死亡的威胁,这些变化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他们也会恐惧,绝望。
但这些变化,往往都被做儿女忽略,或者认为理所应当而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能记住偶像的癖好,却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对海鲜过敏;能打飞机去见大咖转机,却舍不得坐公交回家看看父母;为某位明星分手痛哭流涕,却不知家人在惦记寒气袭来自己是否加衣。
老人退休后活着的时日,我们屈指可数,可我们还是不懂得珍惜。
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跟妈妈讲讲生活中的烦恼,跟爸爸讲讲工作中的事情。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不要让老人本该清闲的晚年生活被儿孙所累,多体谅老人,给他们些时间,让他们优雅从容地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