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选择我们会如何抉择呢?往往会挑选最容易,最舒适的那一个。
我们都明白苦难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但是又有多少人会主动去选择苦难呢?人性之中有趋利避害的本质,我们很难逾越这道障碍。
十一西园寺之行让我看到了寺庙在现代的另一种选择:创造以教学弘法为主旨的清修之地。相比于寺院商业化之路,这一条道路任重而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世人任务艰巨,何况是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导师的选择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导师说他自己这辈子好像就是为了出家而生,我觉得他还是为了教化一切众生而生。
这周请假回老家,原本想着周日的班级共修可以偷个懒不去了。但是心里面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之前我会觉得周末还要五六点早起挺难的,还会为自己找一些要保证八个小时睡眠时间之类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一直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这一次我察觉到了这一陋习,为什么我不能周日早一点起来赶回杭州呢?睡眠时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了选择不能做出一点牺牲吗?想清楚了这一点,结果就是现在我坐在了这里和大家一起参加班级共修。
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是我们的选择。希望有成长,有收获就不能只呆在舒适区里。这样只会被温水慢慢煮死。永远也长不大!走出舒适区真的会痛,但痛也是一种人生领悟。
关于责任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他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公一职。如果我告诉大家在汉代的时候太史公的工作时不包含编写历史,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但事实就是如此,太史公一职主要负责天文历法,不需要编写史记。所以《史记》一书是司马迁个人的行为,是他对父亲一生的承诺。为了这个责任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受李陵之祸受到牵连,获罪死刑。当时有两种方式可以免除一死,一是花钱,但是他没有那么多钱,另一个则是进宫为奴。有一个概念要和大家说明一下,古人对自己的身体是很爱惜的,尤其宫刑还是最为耻辱的一种刑罚。司马迁为了他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选择了忍辱偷生。完成了《史记》这部旷古杰作。
闭上眼睛,想想我自己。我是谁?我有怎样的责任?
有时候我们会埋怨父母不理解我们,不懂我们的梦想。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父母为了养育我们成人放弃了他们的梦想。养育我们成人是父母的责任,而我们的呢?
身为人子,我尽了一个孩子的责任吗?作为朋友,我尽了朋友间的责任吗?工作中,我尽了职员的责任吗?我了解怎样做才是尽责任吗?
其实并不是很清楚。
我记得在弟子规里面有一句是“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百善孝为先,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和家人朋友交流过程中会因为不同看法而产生情绪,不管不顾,声音提起来,眉头皱起来,一副战斗大公鸡的姿态。真应该好好学学《弟子规》,学习怎样做人,肩负起怎样的责任来。
导师告诉我们内修外弘是出家人的主业,在我理解上就是在讲责任。导师作为三级修学的创办人,一直在践行出家人的本分。为了弘扬佛法,参加大大小小的讲座,出版书籍,创办佛学网站等等。我想正是这一份责任让导师在弘法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感恩导师的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