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24092/8a222a78847cbefa.jpg)
✍
1、1071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通判杭州。七月离汴京赴陈州,历颍州,至寿州,过濠州、临淮、泗州,渡洪泽湖,又沿运河经楚州、山阳,抵扬州,渡江至润州、苏州,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
2、颖口在安徽寿县。其间苏轼在陈州和子由相聚,在颍州又一同谒见已经退休的欧阳修于里第,路程竟是整整一个秋天。枫叶、芦花形象地点明了时令。
3、“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纯用白描,言简意深。水天相接,长淮广阔,船随水波起伏,心情亦随之起起伏伏,曲折地暗示了贤人去国之怅惘。
4、后二十三年,东坡尝纵笔自书此诗,且题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
5、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
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