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诗》选读第三十七(苏轼二)

《宋诗》选读第三十七(苏轼二)

作者: 城中小雪的忘忧草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06:52 被阅读0次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天光宜读册

1、1071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通判杭州。七月离汴京赴陈州,历颍州,至寿州,过濠州、临淮、泗州,渡洪泽湖,又沿运河经楚州、山阳,抵扬州,渡江至润州、苏州,以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

2、颖口在安徽寿县。其间苏轼在陈州和子由相聚,在颍州又一同谒见已经退休的欧阳修于里第,路程竟是整整一个秋天。枫叶、芦花形象地点明了时令。

3、“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纯用白描,言简意深。水天相接,长淮广阔,船随水波起伏,心情亦随之起起伏伏,曲折地暗示了贤人去国之怅惘。

4、后二十三年,东坡尝纵笔自书此诗,且题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

5、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

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关文章

  • 宋诗选读

    宋诗选读(2018版) 一 陈师道早年贫寒,出身于仕宦家庭,到自己这一代已经没落。16岁师从曾巩,恰逢朝廷用王...

  • 苏轼,道不尽的想思别离

    提起北宋诗人、词人,苏轼当属一大家,林语堂评价他,“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确,作为文学大家的苏轼写了无数令人称道...

  • 今日份练字打卡—江城子•别徐州

    《江城子•别徐州》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的主旨是别恨。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

  • 李泽厚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的热播,让这位北宋诗词大家再次进入人们视野。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

  • 李白的浪漫 苏轼的洒脱

    唐宋诗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照亮漫漫人生路,给人以启迪和力量。在广大唐宋诗词作者中,李白和苏轼都是具有浓重色彩的。 ...

  • 宋诗英译|| 苏轼《春宵》 Spring Night

    Spring Night Worth more than gold is a moment of spring: ...

  • 风,飞过蔷薇

    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常常以“苏黄”并称。今录苏轼、黄庭坚各一首词,即《阮郎归•初夏》和《清平乐•春归何处》,季节...

  • 红梅三首/宋·苏轼

    方_忆编写 《红梅三首》 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的七言律诗,出自《苏轼诗集》。诗词托物言志,以红梅傲然挺立的品格,抒发...

  • 今天我们来挖一挖大文豪苏轼诗文中的那些“理趣”

    苏轼是宋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苏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 《月牙儿》:选择人生的活法

    北宋诗人苏轼在《宿望湖楼再和》中写道:“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苏轼笔下的这一弯新月,意境清新如可人儿一般,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诗》选读第三十七(苏轼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vl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