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散文简友广场
苏轼,道不尽的想思别离

苏轼,道不尽的想思别离

作者: 公子月白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08:02 被阅读0次

    提起北宋诗人、词人,苏轼当属一大家,林语堂评价他,“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确,作为文学大家的苏轼写了无数令人称道的作品,论相思他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论气度他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论豁达,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耀眼是耀眼,可到底也是一凡人,世间吵嚷,终究也无法摆脱世俗烦扰。

    苏轼一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一是四十五岁那年因“乌台诗案”,二是五十九岁时被贬惠州。

    所谓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贬谪生涯使他更深刻了解社会和人生,所以被贬黄州这段时期是他创作时期的一个高峰,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名篇都是在此时期所作,而他“东坡居士”的别称也是在此时起的。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四岁的苏轼被调往湖州任知州,在其上任期间,他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并且他上书给宋神宗,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公开表明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以及对新法生事的不满。

    也是“月明总被云妨”,其本就与新法变革者的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贬,故此苏轼这一行为更是遭到当时御史何正臣等人的弹劾,说他用暗语讽刺朝廷,随后又找出苏轼的大量诗文为证,这遭到神宗及新派人物的恼怒。得罪当权者本就是是为官的大忌,更何况还有神宗的不满,随后经由神宗批示,苏轼被台史皇甫僎押解回京送往御史台的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后经弟弟苏辙以及好友竭力解救,虽得以保全性命,但官职却一贬再贬。被贬黄州时,逢此中秋佳节他借着这皎洁月光写下了这首名扬千古的中秋词,同时也写出了他的几许惆怅愁肠。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月光下,借着文字我们被拉回那个场景。

    这个夜晚的苏轼格外开心,他大声叫嚷着平常客少,今晚中秋佳节人肯定多。于是他搬出桌子,杯酒斟满,等着与弟弟开怀畅饮。一切都准备妥当,他望着夜空想象着故人到来时的场景。期间,风吹竹动,他惊喜万分,以为是故人前来,可到底是空欢喜一场,最后也没能等到所想之人。

    此时的他才意识到今时已不再是当年的自己,自己的境况也不如从前,听着旁边人家的欢声笑语不断,更觉落寞无比。中秋佳节多团圆,本该亲朋好友相聚,把酒言欢,人生畅谈,可怜他却影只形单,中秋孤光,把盏北望。

    我们不知道他望什么,可是他又能望什么呢,望至亲至爱,也望至交好友,更望至不得满,意不得平。清风吹起,竹影婆娑,他的心也随竹子一起摇晃,不知晃到了何处。突然风止神回,他想了想,摇了摇头,决定还是早些入睡。可今晚的他注定难以入睡,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听着回廊里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不免几多感慨。

    往事走马,少年一眼成衰翁,想象一下,曾经豁达洒脱的少年如今却落得个如此境况。清寒中秋,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只能遥望相思不能聚,我想此时的他定然觉得满庭皆是寂寞,天地写满孤独。

    世事一场大梦,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这世事既是被贬黄州的落寞惆怅,也是人生际遇的感慨。他何尝不想傍亲人,盼至交,诉衷肠,可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乌台被贬,他不愿连累好友,所以鲜少与故人来往。进而值此佳节,他也只能孤灯照影。

    明月挂长空,悲欢各不同。

    几时对月明,无从言重重。

    且将今夕意,聊寄一溪风。

    争教两处愁,云起散入梦。

    隔着时间的洪流,我们无法当面给予他任何宽慰,只能盼望着那丝丝清风知他意,能带去他的万千愁绪,助他一夜好梦,愿梦里有他的名就功成,亲人相拥,佳人如逢。

    许是月亮抬头可见,所以人总是喜欢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无限美好憧憬与理想。想来苏轼也是如此,不然他又怎会有如此多的借月抒怀之作。

    1074年苏轼因与当权的变法者政见不同,要求自放,以至于辗转各地为官。身如浮萍,漂泊不定,难免分外思亲,他曾要求调任到离弟弟近的地方为官,可天不遂人愿。直到1076年他被差至密州,仍不如愿,此时已是兄弟分别七年,纵然思亲痛苦,终不得团圆。

    政治不得志,思亲不得见,人世的心酸苦楚大抵苏轼经历了一遍。被贬密州是他人生最坎坷之际,人在脆弱无助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最亲之人,而中秋佳节更是思念倍至,这才有了那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样是借月抒怀,不同于《西江月》的悲凉,这首词充满豁达乐观。这天夜晚苏轼借着酒酣开张,意兴阑珊之际笑问青天,不仅问亲人何时相见,也问自己仕途如何。明月斑驳,照陈年旧事,曾经酣畅对酌,如今也只能起舞弄清影,一清影可见其孤独寂寞。

    然而大概苏轼骨子里就有超然物外的气质,他的诗词中总是透露着乐观旷达的哲理意味,也是经历过多次贬谪看透了官场的黑暗,纵是亲人不得见,他也能安慰自己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世事无常的祈愿,也是对他人生际遇的慰藉,月亮尚有阴晴圆缺,更何况我一凡人。

    来年皎月依旧在,旧人旧事皆过往,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人生几度秋凉,把盏凄然北望。对比两首诗,月还是那个月,人还是那个人,心境已然不同,但月光所照皆是一样的相思别离。

    一轮明月照九州大地,照人世悲欢离合,照不尽的是他的相思别离。

    纵观苏轼一生,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中年坎坷,在逆旅中求存,晚年一贬再贬,此后际遇全听凭命运造化。明明皓月当空,照万古悠长,可皎皎月光总被云妨,愁肠又惆怅。从此也只能感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万千相思愁绪寄与皎皎明月,遗憾思念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道不尽的想思别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rw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