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 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里不一样:父子中有一方犯了事,父亲会替儿子隐瞒,儿子会替父亲隐瞒,这才是正直吧。”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误杀》这部电影,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伤害,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而犯事,你会“大义灭亲”吗?
叶公和孔子说的直,我个人认为哪种都没有错,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罢了。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从不会被时代抛弃。
做事之前先做人。生活中,我们要带着一颗恭敬之心,为人处事的时候要真心实意,用尊重理解的方法去帮助别人,用能力和积极的品格去影响别人,君子从不会被时代抛弃。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弟通悌)
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是‘士’呢?” 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 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乡里的人称赞他友爱。” 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 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唉!不过是一帮器量狭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士:有目标,有原则这样的人。比君子低一点。
孔子认为信比通达相比较,不是一个级别!通达才是君子所追求的,而言必信,行必果也就是小人的最高级别。
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学过孔子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东西,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信用,说到做到,言行合一才可谓是优秀的人。黄金失去还能复得,失去了信用,却难以挽回了。所以一旦答应了什么事情,就要做到靠谱。但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推崇的是“大信”而非“小信”,也就是君子的行为要从道义出发。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