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子路篇》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老百姓才愿意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对工作倦怠。”
作为一个领导,首先要做到起带头作用,希望下属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管理者的角色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如果是凡事喜欢亲力亲为,什么事情都要插手的管理者,既无法获得下属对他的感谢也无法获得成就感,如果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其他的人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另外管理者也要做到。不要按照惯性思路去做事,时间长了人的大脑容易习惯依赖过去的路径和体系,所以要不忘初心。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领导者先给下级各个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 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贤人。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人才,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这里说到如何管理正式,首先是要给基层的工作人员做表率,另外的事实,小过不要求全责备,管理者要想拥有领导力,就要能够容忍下属犯错误,不要把别人的小过错看,在眼里要留给员工试做的空间,这样员工才能培养自己的判断意识,也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不只对公司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问:“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讲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名正言顺,因此对于自己说的话,做要做的事情就能马马虎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