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手机里的《民调局异闻录后传》只剩下300页了(一共8782),《民调局异闻录》也有6000+的页数已经看完,等着看完了再来写点什么略伤感,所以今天想略略聊聊这位陪了我这么久的朋友,算是告别。
自从2008年换上诺基亚N81开始,我的生活里就一定会有一部小说陪着我,早期刷金庸全集、古龙;后来刷起《基督山伯爵》这些经典名著;偶尔看看《平凡的世界》、《活着》憋屈憋屈自己;大二偶然看到《后宫甄嬛传》,被这小说连扇了好几巴掌以后,开始刷一系列穿越网文和历史小说,现在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基本都是当时刷的;再后来刷起了《藏地密码》、《盗墓笔记》、《鬼吹灯》、《古董局中局》。《三体》的出现让我连着刷了很久的科幻长篇。还有好多好多已经不记得了,只是一部部都是很长很长很长的小说,都渗入到我一段时期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碎片里。有的时候再看到某一部小说,当时期末考的急迫感就会自然而然浮上来。
我把自己的阅读分成消遣阅读和有效阅读。对长篇小说有很强的依赖,就像酗酒者的酒瘾一样。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看小说就像在看电视剧一样,有画面有声音,这就是我日常生活中的消遣阅读。偶尔也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考试前紧张就翻几页,睡前胡思乱想翻几页,洗澡吃饭时翻小说是享受+享受的double享受时间,连跑步我都想翻小说让这段时间过得更快一些,无奈这样完全看不清就改成听节目了。这也是我前十几年的独生子女时间养成的解决孤独的小习惯,写得好的小说沉浸感特别强,精彩的人生一段接一段地看,谁有空再去理会什么孤独。
掰扯这么多,只是想表达我这种小说无孔不入的习惯,有个铺垫,也好理解为什么对《民调局》会这样不舍得。
《民调局异闻录》及其后传,字数加起来大概两三百万吧,说实话,营养有限,真让我推荐身边的人看的话,我不会推荐这本怪力乱神的小说。
作者耳东水寿在这两部小说里的知识背景和马伯庸《古董局中局》是有一定差距的,有时看看着看着,眼见着作者圆不过去,都捏一把汗。小说里神器、怪物很多,介绍着介绍着就会以“有记载的最后一次出现在帝号多少年,没想到会出现在这里”为结尾,如果可以跟某些史料挂上勾,嵌进去变成歪史,那会迷人很多。
再说场景,它离《盗墓笔记》、《鬼吹灯》有那么一两条街,不像看后两者,有的时候看着看着脊背发凉,我都得把头从被子里探出来喘口气看看别的书,再埋进去继续看。大量打怪的场景没有环境感、空间感,所以我只好浮于表面快速翻过。
情节呢,两部长篇都有很鲜明的主线,再由一个又一个事件串起来推动主线进展,而这一个一个事件并不像冰糖葫芦那样简单地串起来,有一种很微妙的耦合性。不过,有一个小败笔在于事件多了有蛮多重复描述的地方,例如“绝对的神”吴勉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擦屁股。不过情节还真是比前两条分数要高一些。
既然这一二三都不是特别优秀了,那我在嗨个什么劲儿?是人物。最有感染力的一个角色是肚子里的小九九比吹皱一汪春水的褶子还多的孙胖子。记得有一个事件中,吴勉带着辣子进了孙胖子的梦中,梦中应该呈现的是一个人最舒服最轻松的状态,而在孙胖子的梦中,有十几二十个孙胖子,两两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打牌,这居然是他最舒服的状态?也难怪他有那么敏锐的观察力,超强的推理能力和精准的预判能力,看到青提皮就能猜出来里面核桃上有几个褶子。这一个情节是全书最重要的伏笔,最重要的一个转折。而主角辣子,则是一个靖哥哥一般的存在。重情重义,纯凭借踏实走捷径,各路神人都愿意帮他,何德何能地就成了个身怀种子的白头发。“吴仁狄”吴勉,则是一个不可秒杀的神,能力越强嘴巴越厉害,三言两语这酸爽。周围人对他的敬畏和依赖充分感染了读者,反正我对吴勉这个角色爱得不行。此外还有真正胸怀丘壑的原局长高粱、黄染、杨枭、小皇帝朱允炆等等等等,一个个不管饱满不饱满,都很鲜明。
读这两部小说的这两个多月来,感觉像在窥视一个人脑子里的世界。一是这一个个的角色被作者捏出来,赋予了生命,然后就各自生活不由人控制。二是这些角色有很明显的捏造感,他们不是真实的人物,但是被捏塑得很好看。三是这就是脑子里的世界,下一秒想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充满了戏剧感。这和我以前喜欢的那种,看一部小说完全看不出人造感,仿佛就是真实生活一般的感觉不太一样。两个月来我身边就缠着一个说书人,一有空隙就给我blablabla说他的故事,不需要真实,只需要有趣。
如果,天下霸唱或者三叔再写小说,我可能不会感兴趣。但是耳东水寿先生再写小说,我一定会看。因为这是一位在上升期并且有很大空间的作者,他还能掰出更棒的故事。
DAY 16-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