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的盎然诗意最是不缺乏被赞美的,草长莺飞,冰消雪融,春江水暖,花褪残红,月鸣春涧,早燕衔泥……一幅桃李争春、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一部鸟雀争鸣、生机勃勃的交响曲。
桃红又是一年春。
三两枝竹外桃花,争暖树几处早莺,多么生动明快的画面。难怪陶行知都说春天不是读书天,还要朋友们“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放牛塘边,赤脚种田”,“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的确,一簇簇娇柔妩媚、摇曳多姿而又嶙峋傲骨的桃花最是惹人垂怜。周末与友人赏花植物园,信步进入山门,漫山遍野的烂漫跃入眼帘,应接不暇,像火一样燃烧了整个视野。邀月同宿,与花同眠,那种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觉和境界也绝不亚于庄周梦蝶。
加上两三点贵如油、润如酥的春雨,简直就是人间天堂般的感觉。水光潋滟,山色空濛,还有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为空山新雨后娟然如拭的山峦,澄澈清明到了极致。春天里的桃花是诗一样的语言,却又胜却了人间无数的浓诗艳赋和清词丽句,那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必须用心去慢慢感受,甚至反复咀嚼。
这时候,吟诵几句即使不那么恰当的优美诗句,仿佛都有嘴角生香的感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醉在了桃花下,醉在了春风里。
清明时节“雪”纷纷。
落雪的北京一下子穿越到过去,有一种沧桑和静谧,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比任何文字都更加形象,也是任何山水画的大师无法描摹的。我喜欢雪,喜欢雪带来的意境。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多么诗意盈耳,令人神往。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也是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最要扶持。人有如此,花何以堪?怎经得住这般风吹雨打,冰雪摧残。如同面若桃花楚楚动人的美人,怎受得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呢?误入泥淖之悲,我见犹怜。
人间四月芳菲尽。
不管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还是暗香浮动、含苞待放却遇上了四月飞雪的倒春寒,满是落英缤纷的残蕊,或者被冻干在枝头的花朵。桃花净尽,却不是自然地新陈代谢,恰如惊为天人的美人香消玉殒,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不觉让人想起了抗战期间病逝于兰州的一代名媛沈性仁,一个让林徽因羡慕钦佩的女人。“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极具才情却有英年早逝的民国女神,金岳霖悼念“她也许在人丛中住,却不必在人丛中活”。
“落絮无声春堕泪”,谁不怜爱这争奇斗艳、满园春色,谁又不伤感这春光易逝、桃红满地呢?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冷月葬花、瘗玉埋香更让人椎心泣血的呢?
许世间本没有完美,残缺本身就是一种完美,而且更加衬托了完美。“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欣赏这残酷的美丽,等待下一次花开的季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