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9b155cd9efa3b9c8.jpg)
腰不太好,好象成了今年一直困扰的事,不能累,不能久坐,不能久站,想象在囿于这样一种好几不能的困境中,不能自拔。但尽管如此,也得一样去努力工作,为生活折腰的典故,从古至今,竟一直未曾间断过。
那么今天的日更话题,就从折腰说起。
宋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飞龙山神, 庭凑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陈鳣 《对策·拜礼》中这样说: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看来折腰最先引入是从弯腰行礼开始的。
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觐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中国拜跪。
后来借指鞠躬礼。
《晋书·隐逸传·陶潜》曾这样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清方文也在《彭泽怀古》说: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而杨沫 《青春之歌》也这样说道: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这些是引申折腰的说法,是形容屈身事人。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主席的这句折腰有崇敬,倾倒的意义。
当然,关于折腰却还另有深意,譬如韩信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这些书中的仁人志士,他们也曾为志向,为了兴国折过腰,同样也承受着孟子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艰辛,最终励精图志,成就了一番事业。
人们常说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但是他们却为了理想和信念,屈从了现实,这样理解折腰这个词,有时确实也有不得不折的时候,而此时的折不是懦弱,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为了以后能站得更直,此时的意义,与暂时的妥协,或者是韬光养晦在意义上有点相似。
而在理解了书上的关于折腰的说法,再回到现实中,折腰最近还真是有点困难,非但不能折,而且还得靠装了钢板的护腰立着,也因为腰身上有了支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感,有时候,走在街上,连步态也是有点铿锵有力的劲,家人说,从未见我如此有精神过。此时再有谁让我轻易折腰,那是得说道说道了,等好了,就得有比试比试的约定了,原来骨子里的个性竟从未变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