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读《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第四章

读《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第四章

作者: 淳远 | 来源:发表于2019-10-31 12:42 被阅读0次

《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
【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槐树街2号)】

第一部 道教与儒教的交流

第四章 天根月窟诗的发展

淳远按:现代学者之论文及著作,其可贵者,往往并非学者本人之见地与结论,而是他所引用汇总的大量资料。这些资料,非专业人士或不易见到,而将之汇总一处也颇费时费力。本书作者是日本人,见地或未能超越国内学者几许,然而蒐集资料之细致全面,难能可贵。

淳远按:作者称邵雍为玄学派诗人,算是比较现代的称呼。近代撰文学史者,多看不上邵雍诗,而归之于道学理学一类,认为缺乏文学情趣,如复旦《中国文学史》:“曾巩之文、邵雍之诗,即使在宋人中,文学气息也最为淡薄”。不过,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则谓:“邵雍《击壤集》出,语不嫌俚,境务造悟,而以后元明之讲学家言诗者宗焉。”

玄学派诗人邵雍(字尧夫,谥康节,1011一1077)《观物吟》(姑称之为《天根月窟诗》):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淳远按:末后一句,易使人联想到“春宫”,如:

《肉蒲团》第三回引用“三十六宫都是春”来解释春画三十六枚。

淳远按:《肉蒲团》第三回谓 “明日就书画铺中买一副绝巧的春宫册子,是学士赵子昂的手笔,共有三十六幅,取唐诗上三十六宫都是春的意思”。《肉蒲团》引说是唐诗,误。

淳远按:朱子说“天根”指《复》卦之位,“月窟”指《姤》卦之位,并有“手探月窟、足蹑天根”之说。“乾遇巽时观月窟”,八卦之亁加于巽是《姤》卦,即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八卦之坤卦(地)加于震卦(雷),是《复》卦,即天根。朱子之说乃据文理解,平常也平实:

《朱子语类》“训门人”:康节诗乃是说《先天图》中数之所从起处。“天根”“月窟”,指《复》《姤》二卦而言。

又《六先生画像赞》中的《康节先生》赞: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 《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卷85。“六先生”指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邵康节、张横渠、涑水(司马光)等六人。)

淳远按:黄宗羲此处引入性命说,颇牵强。又说“阳生为天根,阴生为月窟”,但天根月窟显为名词,当说“阳生之处为天根,阴生之处为月窟”为贴切。

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1610一1695)的《易学象数论》(广雅书局刊本)收题为《天根月窟》的文章,总结说,"诸说虽异,其以阳生为天根,阴生为月窟,无不同也”,盖康节之意,所谓天根者,性也;所谓月窟者,命也。性命双修,老氏之学,其理为《易》所无。故其数与《易》无与也。
但是,为什么说天根指性,月窟指命,却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根据,在下这个结论之前,原本应该论证一下邵雍是否具有内丹思想。不知他是否只是简单地根据“天根一阳一精神一性”“月窟一阴一肉体一命”这个图式来判断。

淳远按:胡渭指出天根在尾闾(尾骨端),月窟在泥丸(头部),并叙修炼之法。

清初胡渭(1633一1714)对上述黄宗羲的天根月窟性命说,加按语:“愚谓炼己是修性,进火是修命。”盖人身之天根在尾闾(尾骨端),月窟在泥丸(头部)。修炼之法,夜子以心神注气海,谓之生药。子后则自尾闾进以达泥丸。午中则自泥丸还元以迄尾闾。《复》从《垢》用功,而诸卦皆到,上下往来,终而复始。和气满腔,盎然流溢,故曰“三十六宫都是春”。
邵子虽不事修炼,其理固已洞彻。丹家秘宝,和盘托出矣。

淳远按:明代心学家(理学家)的解释,其实与修炼家说法大同小异,并无异见。

陈献章(世称为陈白沙,1428一1500)“溪上梅花月一痕,乾坤到此见天根。”(理学丛书本《陈献章集》卷六)。又罗洪先(号念庵,1504一1564)《论年谱书》中引用如下:记得白沙夜坐有云,“些儿若问天根处,亥子中间得最真”。
王畿(号龙溪,1498一1583)说,“天根”的“根”是“主发生,鼓万物之出机”,而“窟”是“主闭藏,鼓万物之入机”。

淳远按:既然月窟指向泥丸(头部),天根指向尾闾(腰腹下),则于道经不乏相关描述。

将人体以头足垂直轴来把握的身体观,《黄庭外景经》有如下的例子: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据唐代梁丘子注(实际上可能是别人的),上述第一句表示“还精补脑”。引用这两句的注如下:“巾月履日,还精补脑,名臼炼形,长生不死之道。华池,口也,灵根,舌也,当漱满醴泉,灌沃舌根也。”(《修真十书》)
《五行大义》卷一《论九宫数》引用《黄帝九宫经》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淳远按:张伯端与邵雍遣词之相似:

与邵雍同时代的张伯端的《悟真篇》(成书于1075一1078)。不过,并没有具体的证据表明两个人有过交往。现在只能举一个措辞上的类似之处。《悟真篇》上卷第七首,使用了与邵雍的诗相同的“遇”和“逢”,兹引如下: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①

淳远按:俞琰谓,“何谓三十六宫?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言下之意,是说1-8这几个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6,所以八卦宫也叫三十六宫。巧了。权备一说

俞琰(全阳子,石涧道人,1253 一1314),一般作为《席上腐语》的作者而为人所知
他于1284年序的《易外别传》(收入《道藏》),试图用朱熹和邵雍等宋儒之说与《易》解读《周易参同契》。卷首在《太极》之后的《先天图》中刊载了图3(淳远按:其实当是书中的图4),这个圆图同时并用了六十四卦和八卦,把六十四卦各卦结构性地嵌在里面的想法很新奇,俞琰的划时代的解释把邵雍的诗内在化和身体化了。该图的解说中有如下记述:愚谓,月窟在上,天根在下。往来乎月窟天根之间者,心也。何谓三十六宫?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三十六宫都是春”谓和气周流乎一身。如此则三十六宫不在纸上,在吾身中矣。是道也,邵康节知之,朱紫阳(熹)知之,俗儒不知也。

淳远按:王道渊《还真集》的周天火候图,或为后世以图阐道之始。清时流传出来的《内经图》及《修真图》,当以此为 渊源。

元末明初的全真教道士王道渊(混然子)在他的《还真集》(收入《道藏》)中刊载圆图(周天火候图)以配十二消息卦和月的盈虚图,然后引用邵雍的诗,说它“发明火候之理”(上卷第11页)。内丹说必说的“火候”是个麻烦的概念,此处姑且将其理解为“让气在体内循环的窍门”。

淳远按: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举阴跷脉说天根月窟及修炼,然而后世罕有论及于此。

《还真集》没有特定周天火候(周天就是体内一周的意思)的路径,在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所引张紫阳《八脉经》中,认为它就是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由足部至头部的路径)。李时珍(1518一1593)对金丹道也有极大的兴趣。

《八脉经》很重视阴跷脉,说这个一动,诸脉皆通,指出也有将此称为“天根”的丹经,认为上通泥丸(头部)下透涌泉(脚底的穴位)就能达到“天根月窟…··都是春”的状态。。对此,濒湖即李时珍加按语说,通常情况下,丹书说气的周流时,常举任、冲、督脉,而此处虽然专讲阴跷,但这是“返(反)观,(内观)体内的人说的,所以不是谬说。实际上,在俞琰之后,周天火候通常用任督二脉来说明②,像《八脉经》这样的见解比较罕见,事实上,它作为僻说而后继无人。正如早坂论文也引用到的那样,前述王畿也说“养生家任督周天之说”(《会语》卷二,三山丽泽录④)。

淳远按:龚居中《五福全书》的《天根月窟返还三十六宫图》

明代龚居中的养生书《五福全书》(1623 年序),《天根月窟返还三十六宫图》。在各个圆圈内,由下至上依此写有“初关,炼精化气,念住”,“中关,炼气化神,息住”,“上关,炼神合道,神住"。

淳远按:下面作者这段见解,当有作者想象的成份,但可参考:

这象征着通过修养而使体内之气沿着精一气一神的纯化过程,和身体部位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体内形成的另一个不死的自己(亦称内丹),不久之后就会作为“身外之身”而从头部向大宇宙脱胎而出(即“炼神合道”),所以,由下至上的矢量拥有重要的意义。与三关配套的“念住”“息住”和“神住”大概出自据说是唐代著名道士施肩吾的《三住铭》。实际上诸书所引文本各异,原貌不清楚,此处所引语句与《朱子语类》所引北宋韩持国之语最为接近:道家有三住。心住则气住,气住则神住。

淳远按:王沐指天根为“会阴穴”,较之前的“尾闾”说,更为细化,只不过如此细化,是否修炼中的真实情况?是否有益于指导修炼?是否有必要?略表怀疑。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1991年在北京去世的王沐先生的解释。王沐著有《内丹养生功法指要》(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和《悟真篇浅解》(中华书局1990年版)等,是为数不多的为古代内丹说和现代气功牵线搭桥者之一。在内丹漫长的修养阶段的第一阶段“筑基”,关于调神、调息、调精课程的记述中,引用了这首诗。《悟真篇浅解》,第295页,“月窟在泥丸(一说在两眉之间),是蒙卦降火起处,天根即会阴穴,为屯卦起处”。

相关文章

  • 读《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第四章

    《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槐树街2号)】 第一部 道教与儒教的交流 第四章 天根...

  • 解密:比特币大涨的来龙去脉。

    长生不老一词出自道教,指生命不老、不死、永生、不灭。 道教的长生不老和炼丹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比如《史记·秦始皇...

  • 杂聊《三国演义》之:道教人物风云录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三国时代正是道教逐渐成形的时期。因此,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中,也描写了一些道教...

  • 读王阳明有感

    读第二篇,王阳明先生一生也在不停的换信仰,信仰道教,佛教,希望成仙,希望长生不老,可是在他顿悟道教佛教的时候,发现...

  • 《西游记》:长生不老和神仙的别样爱宠

    在小编要写这篇文章之前,小编先做一个问卷调查: 长生意为永生,原为道教的话,指生命不老不死永生不灭。后也用作对年长...

  • 连载| 重洲(01):雪虚

    楔子 传说上古之时,有神树甘木、神水赤泉,食之不老,饮之不死。 时人得之,获不老不死之躯,...

  • 2021-06-06

    这几天开始读《反脆弱》这本书。今天读到第四章。 为什么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 杀不死我这个系统的外界刺激,也不是...

  • 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与长生不死其实不是一个概念。长生不死强调的是不死,但没有否定会缓慢变老。而长生不老却可以永葆青春,可以说长...

  • 阅读是种强求不来的缘分

    有人说,年轻读《三国》年老读《红楼》; 有人说,夏天读《三国》冬天读《红楼》; 有人说,得意读《三国》失意读《红楼...

  •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围棋与道教,究竟是什么关系

    您懂道教吗?您懂得围棋中有蕴含着道教的观念吗? 不知道或者有补充且往下看。道教讲究性命双修,以成长为长生不死的仙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第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yz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