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好像有一个冬月未见她。
站在人潮如涌的大街,两眼空洞地望着宽阔的马路上穿流不息的车辆,感觉自己的生命仿佛凝固,一如这条老街每天变幻着的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是我心里的感觉。变,是世界的主题,也是人生的主题。变是绝对的,同一条街道每时每刻走过的人群行驶过的车辆是绝对不一样的,但对我都一样。
每天,街道马路上主干道是车流,人行道是行色匆匆的人,而我是日复一日每天定时定点的站在大街旁边来来回回的踱步和逡巡早已看厌了的街道两边的风景。
让人感觉世道山河不变的心是麻木的,苍凉的,当两眼再次漠然地扫视四周,想找些熟悉的身影而失望时,无端的想起她。
我只认识她,不并熟悉她。
也有几次冲动,想过去和她搭讪,但都忍住了,就爱在一旁静静地看她,欣赏她。
看着她,心都是暖的,不由地升起对生活的希望和热忱。
我喜欢看她的笑容,她的笑容恬淡沉静,从容优雅;也喜欢看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是穿过大半个世纪苍桑后的宁静,清澈。
人的一生,要碰到许许多多的人,但绝大多数是擦肩,是过客,更有许多是从眼睛中流过,供我们一遇再遇,熟悉的人不多。缘份这东西真是说不清楚,就像我看惯了她的身影,无端的觉得喜悦和亲近。
一个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只是愚昧的人没有条件让情感掀起波澜,睿智的人能理性地对待感情,让感情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变得单一,单一到远离亲情、爱情和友情,只剩下对生命的敬佩和尊重。
这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她对我无疑就是这种人,这种让人对生命学会欣赏接纳珍惜的人。
她很普通。身高大约是1米4左右,但身材却搭配的精致合理,不显胖也不显瘦,匀称得不让人觉得有哪一点是多余的,好像只有这样搭配才显得完美,就是一个看惯了高挑美女的男子看她也不会觉得她矮和丑陋,仿佛她也是上帝完成的一份杰作,她的美本来就应该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她独特的风姿。
然而,我知道,她的美融入芸芸众生之中,不是格外留心留意的人是欣赏不到的。
这世上有多少人有时间有精力有闲情去留意别人的美呢?我的留意源于我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我只好努力着把不爱好变成爱好,把不喜欢变成喜欢,只是想让一颗寂寞寂静的心变得热闹一点,让自己无事变有事而忽然感觉人生有点意义,时间在我思绪的折腾中由静止变为运动。
而她的每天定时出现也让我倍感枯燥的时间燥动起来。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
人的思想有时很奇怪,会胡思乱想些毫关联的事,也会思念一些毫无关联的人,就像我此刻思念她,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三月的初春还有个人在想她,希望看见她。
想来,人世有许多情感是无关和自己有联系的人,那些存在脑海中的看似熟悉的陌生人,就与所曾见过的风景,会在无绪暗黑时想起。
初春三月,清新的空气在鼻翼间一进一出有规律地打着旋,只是掺杂了太多声音的味道。这声音像一锅大杂烩,只是少了佐料,苦涩无味的很。当眼光没有寄托的时候,这大杂烩进肚便在肚内糟动起来,心中升起落寞的烦意。
幸好,脚步又踱到花栏的几株红樱前。这几株红樱是前年初春种植的,枝株弱小,刚刚一人高,每株也只有限的几株枝桠,但一点也不影响它开花。去年此时枝技叶叶间是爬满了花的,花开得也热烈,醉红醉红的。只是太少树又太矮,倒没有多么的引人注目。我想,像这种单薄的风景也只会有我这百无聊赖的人注意到。
还记得去年为它们填了一首词:
微雨观樱
东风未尽彻夜欢
漫把红樱吹绽
一枝斜伸栏外栏
誓把晴装霞光贪
一分姹紫
一份心安
今逢碎雨洗尘螨
花香自在娇难藏
只道行人太行常
一点花事谁顾看
一季春心
几日娇颜
去年词还在,去年她的笑容还在,也是如三月的阳光和风雨,相见是很容易的事。可今年花不在,人也不见了。
今年比去年天气好,没道理不开花。可这世上又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言,老实人碰上凶横的无赖,道理便都在无赖身上。有爱碰到无爱,有爱也要向无爱让路。这世上就是有许多奇怪的事和奇怪的人,常常让人想不通和不可思议。
其实,想不通便不去想,不可思议便不去议,人生大可不必较真,你一较真就等着彻底的失败。
想一想这世上有多少爱是从无爱爱到有爱,又从有爱爱到无爱。人生欢喜不可强求,就像思念一个人,也不必去牵强,人生太短,完全没必要去为别人委屈自己的一颗心。
今年这几株樱花树枝端全被砍平,倒是比去年矮了一节,初生的枝娅嫩嫩的,脆脆的,树干是软软的淡绿,叶片纤小细柔,大都显得弱不禁风,但就是这弱不禁风的枝叶在风雨中也逐渐丰茂起来。想来只要拥有生命,逢勃发展,长得壮烈皆有可能。
疾风吹不折弱柳,人也是可面对各种困难。
但平凡的人生又有多少困难让你去面对呢!
又想起了她!
她是生病了吗?还是去世了呢?
好后悔那时怎不主动去寒喧。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该珍惜不去珍惜,等到想珍惜又珍惜不了时已后悔莫及。
幸好,我的眼睛没打刹,她居然从街的转角转出来了。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
静静看。
一种久违的熟悉感顿时涌上心头。
可千言万语依然卡喉。
原来有一些人让人见到就像重逢美丽,欣赏和喜悦深埋心底。
这样也好。
人生有爱,但多少爱不是拥有而是收藏。
她的脚步依然沉稳,一步一步向前,不慌张,不畸步,有规律有节奏的走着,就像小沟渠的水不急不燥地流动,你觉得欢快就欢快,你觉得平静就平静。
三月的微风已有点燥,太阳的光此刻正温柔地抚摸着全世界,我夹衣内的温度也在节节一攀升,感觉脸上有细小的水珠从皮肤上的毛孔往面冒,脸上应该也染了妩媚的春色吧。
大街上仕女如云,红色的披风下有洁白的衣裙飞扬,也有少数雪白的大腿在眼前晃过去。春天,因女人而美丽,因女人而丰富多彩,但我的眼光还是在为她停留。
她穿得较厚,但已不是冬天般雍肿。外衣还是印红底碎花的棉质大襟褂,单薄,干净,在她身上显得一丝不苟。从微敞的领口细看内面应是深蓝的毛衣,裤子也是简洁的蓝,还是那双深黑色的网球鞋。满头银发一丝不乱,整齐的柔顺地从前额贴到脑后,如一小段白布皮挂着,被黑色的网袋包着。四支黑色的发卡卡着额头两边的头发,整个眼睛没有一丝刘海的遮挡。胸前挂着一大块蓝色的围裙,上面沾有少许油污。
她的脸上浮动着慈祥的柔辉,让人感觉她内心的从容优雅。
发自内心的笑才叫笑,而脸上若隐若现的浅笑便是优雅,我觉得她很优雅。优雅是种感觉,不因人身份不同而不同,完全是观察者心灵的感受,从万人丛中对比出来。
她给我感受的优雅气质也来自如对比。
在所有我见过的拾荒者中她是最干净整洁的,也是脸上唯一自然流露微笑的人。我最好看最迷我的就是她的笑容。看了她的笑容无端的在心里升起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工作职业无贵无贱,都是生活,笑着接纳与享受才是最好的心态。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都是在劳动中忘我,并乐于辛勤地享受着劳动,诗情画意也在劳动中彰显。
享受上天的安排,无怨无悔,虔诚接受,对普通的人民,应该是别无选择的最好选择,生活有时阿Q一点,反而能轻松面对。
我见过数以千计的拾荒者,大多衣衫陈旧破烂,满身油污,一双手更像才由淤泥中拔出,脸更是东一块黑斑西一块黑污的大花脸,那油油的脸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拾荒者的表情更是淡漠与木然,他们的眼中似乎仅剩下街上的垃圾桶与贴身贴心的破乱的编织袋。
她不同。她不背编织袋,她用拖车——两个轮子的人力小拖车。这小拖车在拖车阵营里要算体态中等,把它竖起上快到她胸部,大约宽一尺五寸左右,白色的防锈漆。我一看就知道雨个轮子经过改装。小拖车的原装轮子都不好,一般轮子颜色为黑色,轮圈半径小,而她拖车轮子为白色,轮圈半径比原装大一半,我也知道这一对轮子比原拖车还贵,只有经常使用拖车的人才会改装拖车,武昌火车站的帮忙拖包的拉拉儿车都是这样。
拖车上笔直的竖立着一个大编织袋。这编
织袋是拆开几个小编织袋缝制的,边缝用灰色布条打底,用的是白蜡芯般粗细的白棉线,针眼紧密,线条流畅笔直,可以着出缝制它的人的认真和用心,也看得出这人良好的针线工夫。拖车两边还各悬挂着一个大白塑胶袋,空的时候迎风飘舞,毕毕的响。
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
她拾荒方法也和别的拾荒人不同。别的拾荒者大多直接用手,少用铁钳子。拾荒时,用裸露的油乎乎的手在垃圾桶垃圾箱一扒啦,捡几个空矿泉水瓶子就走,又转到下一个垃圾桶,急晃晃像赶场。她是不紧不慢的,不慌不忙的,双手套上淡黄色乳胶手套,拿出铁钩,仔细认真的翻检着垃圾桶,只要发现可回收利用的猎物,就换用铁钳夹出,很少用手直接去拿。胸和垃圾桶保持两拳左右距离,微微欠身,铁钳总是迅速准确无误的对准猎物,此时的她更像久经沙场的战土,箭无虚发。捡出的空瓶立即用脚一踩,放进大垃圾袋,其它的废纸和空纸碗纸杯则放进塑胶袋。她对每一个垃圾桶都是认真仔细地搜索,做到毫无遗漏。她似乎把这看成了她赖以生活的工作,所以做得卖力而仔细。
她这一套娴熟的动作我不下观看了上百次,但每看不厌。它每每给我太多的心动。
首先是她脸色始终于一的平静,没有大喜与大悲的波澜。她的气色就像时针的运转,嘀嗒有声,却相当自然,一点也没有怨天不由人的忧伤。其实,人真没必要去报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与其抱怨也不能改变,除了徒增心烦和忧愁外,一无所用,还不如安然接受,平静对待,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找乐趣。你开不开心是你自身的感受,真和他人无涩。
你看她整天和垃圾为伍,与垃圾作伴,但她就是站在垃圾当中,如果不看见她动手拾垃圾,你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把她和拾荒者联系起来的。你看到的绝对是一个打扮朴素却干净清爽的老人,她的脸上闪动着女人柔美的慈光和饱经世事苍桑后的平淡,正是这种宠辱不惊的神情让她显得气质高贵和优雅,难难困苦的生活并不一定就让人悲观,而让人悲观的是失去生活的热情而崩溃的快乐意志。
她对生活的不屈无疑会赢得任何人的尊重。
其实,别人尊重不尊重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尊,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需要,对不可得不强求,对不可留不去留,对怜悯者对施舍同情者有勇气有骨气说不需要。人的自尊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靠任何人,不仰任何人鼻息,自己一样活得很好,活得快乐。
生活不是在逼良为娼,而是你不思进取自甘堕落为娼。
生活不是你离不开谁,而是谁都离开你照样活得精彩。
我讨厌那种懦懦弱弱完全依靠别人生活的人。
我尊重一切靠辛勤劳动努力自食其力地活着的人。在我眼中人无贵无贱,只要是靠自己努力地去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和称道。
如她,刚刚好,赢得了我无比的尊敬。
我尊敬她,她与垃圾为伴,却没有感染一丝垃圾的气息,她与垃圾,立场鲜明,对比生动。不像其他拾荒者长时间的拾荒之后已彻底也把自己变成了垃圾,变得和垃圾一样发臭和肮脏。
这世上有多少人是和垃圾为邻垃圾为伴后将自己也变成垃圾人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多少人近墨者黑,散失了初心,随波逐流,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活成了别人的人生,成了别人的附属品或复制品。
我替这种人感到悲哀。
然而,我何尝又不是这样呀!
我之所以喜欢看她,就是喜欢看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因整天和垃圾为伍便被垃圾污染,在垃圾堆中她一样活得素静与从容。
她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质本洁来还洁去。
她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对她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
心和心的距离,看似隔着万重山,其实离得很近,只看谁先主动,主动去问候。有时心和心已靠的很近很近,但因谁也没勇气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最后默默选择放弃。有些情谊真的是要大胆的说出口的去联系。如其封闭着犹豫彷徨,不如表白遭拒绝后痛着离场。
我决定通过聊天了解了解一下这位拾荒的老人,为了如实反映老人情况,有必要还原现场对话:
“您好!好久未见,生病了吗?”
“是的”老人看着我,一脸疑惑,这也难怪,拾荒者大多对大檐帽制服者比较反感。
“那谁照顾你呢?”
“爹爹”老人回答简洁。
“您孩子不帮忙吗?”我顺手把我已喝完绿茶的空瓶用脚踩扁再拾起轻轻放进老人大编织袋中。
“我没有子女”,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但迅速恢复平静,也许是我那放空瓶的动作让她对我产生好感,老人的目光明显地柔和起来。
“为什么呀?”我明显有点吃惊。
“爹爹没生育”老人轻轻摇了摇头。
“太婆,您老高寿”我无话找话。
“七十一了”老人回答。
“哦,我冒昧问一下,我总看你一人步履踉跄地拉一大车废品回家,可爹爹怎么一次也不来帮忙呢”
“爹爹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吃七八百块钱的药,前两年中风过一回,下半身已不能活动自如了,出门靠轮椅走路,不能够来帮忙”老人的神情有些无奈。
“那不你忙完了这,还要回去做饭伏侍爹爹?”
“噢,不,我早上只需把菜买回家,爹爹做饭呢,他总是做好饭安静地等我回家”说到这,老人的笑容有点妩媚,太阳穿过她的脸,皱褶的皮肤上泛起点点红霞。
我想老人此刻的心是一地温柔。
“爹爹方便吗?”
“不方便,但他爱做,每天坚持做呢!”。
“您老辛苦这一天能卖多少钱”我转移了话题。
“一般四十块左右,好时可以卖到七八十快”
“您老没有退休工资吗”
“工厂改制时,把工龄算断了,现在吃低保”。
“哦,钱不够用是吧?”
“是的,我也有病,每月也需要吃药,没办法,趁着能动,出来捡点”。
“这够用了吗?”
“节约点,勉强够了”。
我本还想再问点什么,可工作有事,只好悻悻离开。“太婆,打扰你了,再见!”
“再见”老人又恢复到紧张的劳动中去了。
而我离开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她做了最好的回答。
一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
我好像有一个冬月未见她。
站在人潮如涌的大街,两眼空洞地望着宽阔的马路上穿流不息的车辆,感觉自己的生命仿佛凝固,一如这条老街每天变幻着的一成不变。
一成不变是我心里的感觉。变,是世界的主题,也是人生的主题。变是绝对的,同一条街道每时每刻走过的人群行驶过的车辆是绝对不一样的,但对我都一样。
每天,街道马路上主干道是车流,人行道是行色匆匆的人,而我是日复一日每天定时定点的站在大街旁边来来回回的踱步和逡巡早已看厌了的街道两边的风景。
让人感觉世道山河不变的心是麻木的,苍凉的,当两眼再次漠然地扫视四周,想找些熟悉的身影而失望时,无端的想起她。
我只认识她,不并熟悉她。
也有几次冲动,想过去和她搭讪,但都忍住了,就爱在一旁静静地看她,欣赏她。
看着她,心都是暖的,不由地升起对生活的希望和热忱。
我喜欢看她的笑容,她的笑容恬淡沉静,从容优雅;也喜欢看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是穿过大半个世纪苍桑后的宁静,清澈。
人的一生,要碰到许许多多的人,但绝大多数是擦肩,是过客,更有许多是从眼睛中流过,供我们一遇再遇,熟悉的人不多。缘份这东西真是说不清楚,就像我看惯了她的身影,无端的觉得喜悦和亲近。
一个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只是愚昧的人没有条件让情感掀起波澜,睿智的人能理性地对待感情,让感情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变得单一,单一到远离亲情、爱情和友情,只剩下对生命的敬佩和尊重。
这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她对我无疑就是这种人,这种让人对生命学会欣赏接纳珍惜的人。
她很普通。身高大约是1米4左右,但身材却搭配的精致合理,不显胖也不显瘦,匀称得不让人觉得有哪一点是多余的,好像只有这样搭配才显得完美,就是一个看惯了高挑美女的男子看她也不会觉得她矮和丑陋,仿佛她也是上帝完成的一份杰作,她的美本来就应该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她独特的风姿。
然而,我知道,她的美融入芸芸众生之中,不是格外留心留意的人是欣赏不到的。
这世上有多少人有时间有精力有闲情去留意别人的美呢?我的留意源于我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我只好努力着把不爱好变成爱好,把不喜欢变成喜欢,只是想让一颗寂寞寂静的心变得热闹一点,让自己无事变有事而忽然感觉人生有点意义,时间在我思绪的折腾中由静止变为运动。
而她的每天定时出现也让我倍感枯燥的时间燥动起来。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
人的思想有时很奇怪,会胡思乱想些毫关联的事,也会思念一些毫无关联的人,就像我此刻思念她,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三月的初春还有个人在想她,希望看见她。
想来,人世有许多情感是无关和自己有联系的人,那些存在脑海中的看似熟悉的陌生人,就与所曾见过的风景,会在无绪暗黑时想起。
初春三月,清新的空气在鼻翼间一进一出有规律地打着旋,只是掺杂了太多声音的味道。这声音像一锅大杂烩,只是少了佐料,苦涩无味的很。当眼光没有寄托的时候,这大杂烩进肚便在肚内糟动起来,心中升起落寞的烦意。
幸好,脚步又踱到花栏的几株红樱前。这几株红樱是前年初春种植的,枝株弱小,刚刚一人高,每株也只有限的几株枝桠,但一点也不影响它开花。去年此时枝技叶叶间是爬满了花的,花开得也热烈,醉红醉红的。只是太少树又太矮,倒没有多么的引人注目。我想,像这种单薄的风景也只会有我这百无聊赖的人注意到。
还记得去年为它们填了一首词:
微雨观樱
东风未尽彻夜欢
漫把红樱吹绽
一枝斜伸栏外栏
誓把晴装霞光贪
一分姹紫
一份心安
今逢碎雨洗尘螨
花香自在娇难藏
只道行人太行常
一点花事谁顾看
一季春心
几日娇颜
去年词还在,去年她的笑容还在,也是如三月的阳光和风雨,相见是很容易的事。可今年花不在,人也不见了。
今年比去年天气好,没道理不开花。可这世上又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言,老实人碰上凶横的无赖,道理便都在无赖身上。有爱碰到无爱,有爱也要向无爱让路。这世上就是有许多奇怪的事和奇怪的人,常常让人想不通和不可思议。
其实,想不通便不去想,不可思议便不去议,人生大可不必较真,你一较真就等着彻底的失败。
想一想这世上有多少爱是从无爱爱到有爱,又从有爱爱到无爱。人生欢喜不可强求,就像思念一个人,也不必去牵强,人生太短,完全没必要去为别人委屈自己的一颗心。
今年这几株樱花树枝端全被砍平,倒是比去年矮了一节,初生的枝娅嫩嫩的,脆脆的,树干是软软的淡绿,叶片纤小细柔,大都显得弱不禁风,但就是这弱不禁风的枝叶在风雨中也逐渐丰茂起来。想来只要拥有生命,逢勃发展,长得壮烈皆有可能。
疾风吹不折弱柳,人也是可面对各种困难。
但平凡的人生又有多少困难让你去面对呢!
又想起了她!
她是生病了吗?还是去世了呢?
好后悔那时怎不主动去寒喧。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该珍惜不去珍惜,等到想珍惜又珍惜不了时已后悔莫及。
幸好,我的眼睛没打刹,她居然从街的转角转出来了。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
静静看。
一种久违的熟悉感顿时涌上心头。
可千言万语依然卡喉。
原来有一些人让人见到就像重逢美丽,欣赏和喜悦深埋心底。
这样也好。
人生有爱,但多少爱不是拥有而是收藏。
她的脚步依然沉稳,一步一步向前,不慌张,不畸步,有规律有节奏的走着,就像小沟渠的水不急不燥地流动,你觉得欢快就欢快,你觉得平静就平静。
三月的微风已有点燥,太阳的光此刻正温柔地抚摸着全世界,我夹衣内的温度也在节节一攀升,感觉脸上有细小的水珠从皮肤上的毛孔往面冒,脸上应该也染了妩媚的春色吧。
大街上仕女如云,红色的披风下有洁白的衣裙飞扬,也有少数雪白的大腿在眼前晃过去。春天,因女人而美丽,因女人而丰富多彩,但我的眼光还是在为她停留。
她穿得较厚,但已不是冬天般雍肿。外衣还是印红底碎花的棉质大襟褂,单薄,干净,在她身上显得一丝不苟。从微敞的领口细看内面应是深蓝的毛衣,裤子也是简洁的蓝,还是那双深黑色的网球鞋。满头银发一丝不乱,整齐的柔顺地从前额贴到脑后,如一小段白布皮挂着,被黑色的网袋包着。四支黑色的发卡卡着额头两边的头发,整个眼睛没有一丝刘海的遮挡。胸前挂着一大块蓝色的围裙,上面沾有少许油污。
她的脸上浮动着慈祥的柔辉,让人感觉她内心的从容优雅。
发自内心的笑才叫笑,而脸上若隐若现的浅笑便是优雅,我觉得她很优雅。优雅是种感觉,不因人身份不同而不同,完全是观察者心灵的感受,从万人丛中对比出来。
她给我感受的优雅气质也来自如对比。
在所有我见过的拾荒者中她是最干净整洁的,也是脸上唯一自然流露微笑的人。我最好看最迷我的就是她的笑容。看了她的笑容无端的在心里升起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工作职业无贵无贱,都是生活,笑着接纳与享受才是最好的心态。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都是在劳动中忘我,并乐于辛勤地享受着劳动,诗情画意也在劳动中彰显。
享受上天的安排,无怨无悔,虔诚接受,对普通的人民,应该是别无选择的最好选择,生活有时阿Q一点,反而能轻松面对。
我见过数以千计的拾荒者,大多衣衫陈旧破烂,满身油污,一双手更像才由淤泥中拔出,脸更是东一块黑斑西一块黑污的大花脸,那油油的脸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拾荒者的表情更是淡漠与木然,他们的眼中似乎仅剩下街上的垃圾桶与贴身贴心的破乱的编织袋。
她不同。她不背编织袋,她用拖车——两个轮子的人力小拖车。这小拖车在拖车阵营里要算体态中等,把它竖起上快到她胸部,大约宽一尺五寸左右,白色的防锈漆。我一看就知道雨个轮子经过改装。小拖车的原装轮子都不好,一般轮子颜色为黑色,轮圈半径小,而她拖车轮子为白色,轮圈半径比原装大一半,我也知道这一对轮子比原拖车还贵,只有经常使用拖车的人才会改装拖车,武昌火车站的帮忙拖包的拉拉儿车都是这样。
拖车上笔直的竖立着一个大编织袋。这编
织袋是拆开几个小编织袋缝制的,边缝用灰色布条打底,用的是白蜡芯般粗细的白棉线,针眼紧密,线条流畅笔直,可以着出缝制它的人的认真和用心,也看得出这人良好的针线工夫。拖车两边还各悬挂着一个大白塑胶袋,空的时候迎风飘舞,毕毕的响。
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
她拾荒方法也和别的拾荒人不同。别的拾荒者大多直接用手,少用铁钳子。拾荒时,用裸露的油乎乎的手在垃圾桶垃圾箱一扒啦,捡几个空矿泉水瓶子就走,又转到下一个垃圾桶,急晃晃像赶场。她是不紧不慢的,不慌不忙的,双手套上淡黄色乳胶手套,拿出铁钩,仔细认真的翻检着垃圾桶,只要发现可回收利用的猎物,就换用铁钳夹出,很少用手直接去拿。胸和垃圾桶保持两拳左右距离,微微欠身,铁钳总是迅速准确无误的对准猎物,此时的她更像久经沙场的战土,箭无虚发。捡出的空瓶立即用脚一踩,放进大垃圾袋,其它的废纸和空纸碗纸杯则放进塑胶袋。她对每一个垃圾桶都是认真仔细地搜索,做到毫无遗漏。她似乎把这看成了她赖以生活的工作,所以做得卖力而仔细。
她这一套娴熟的动作我不下观看了上百次,但每看不厌。它每每给我太多的心动。
首先是她脸色始终于一的平静,没有大喜与大悲的波澜。她的气色就像时针的运转,嘀嗒有声,却相当自然,一点也没有怨天不由人的忧伤。其实,人真没必要去报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与其抱怨也不能改变,除了徒增心烦和忧愁外,一无所用,还不如安然接受,平静对待,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找乐趣。你开不开心是你自身的感受,真和他人无涩。
你看她整天和垃圾为伍,与垃圾作伴,但她就是站在垃圾当中,如果不看见她动手拾垃圾,你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把她和拾荒者联系起来的。你看到的绝对是一个打扮朴素却干净清爽的老人,她的脸上闪动着女人柔美的慈光和饱经世事苍桑后的平淡,正是这种宠辱不惊的神情让她显得气质高贵和优雅,难难困苦的生活并不一定就让人悲观,而让人悲观的是失去生活的热情而崩溃的快乐意志。
她对生活的不屈无疑会赢得任何人的尊重。
其实,别人尊重不尊重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尊,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需要,对不可得不强求,对不可留不去留,对怜悯者对施舍同情者有勇气有骨气说不需要。人的自尊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靠任何人,不仰任何人鼻息,自己一样活得很好,活得快乐。
生活不是在逼良为娼,而是你不思进取自甘堕落为娼。
生活不是你离不开谁,而是谁都离开你照样活得精彩。
我讨厌那种懦懦弱弱完全依靠别人生活的人。
我尊重一切靠辛勤劳动努力自食其力地活着的人。在我眼中人无贵无贱,只要是靠自己努力地去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和称道。
如她,刚刚好,赢得了我无比的尊敬。
我尊敬她,她与垃圾为伴,却没有感染一丝垃圾的气息,她与垃圾,立场鲜明,对比生动。不像其他拾荒者长时间的拾荒之后已彻底也把自己变成了垃圾,变得和垃圾一样发臭和肮脏。
这世上有多少人是和垃圾为邻垃圾为伴后将自己也变成垃圾人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多少人近墨者黑,散失了初心,随波逐流,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活成了别人的人生,成了别人的附属品或复制品。
我替这种人感到悲哀。
然而,我何尝又不是这样呀!
我之所以喜欢看她,就是喜欢看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因整天和垃圾为伍便被垃圾污染,在垃圾堆中她一样活得素静与从容。
她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质本洁来还洁去。
她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对她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
心和心的距离,看似隔着万重山,其实离得很近,只看谁先主动,主动去问候。有时心和心已靠的很近很近,但因谁也没勇气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最后默默选择放弃。有些情谊真的是要大胆的说出口的去联系。如其封闭着犹豫彷徨,不如表白遭拒绝后痛着离场。
我决定通过聊天了解了解一下这位拾荒的老人,为了如实反映老人情况,有必要还原现场对话:
“您好!好久未见,生病了吗?”
“是的”老人看着我,一脸疑惑,这也难怪,拾荒者大多对大檐帽制服者比较反感。
“那谁照顾你呢?”
“爹爹”老人回答简洁。
“您孩子不帮忙吗?”我顺手把我已喝完绿茶的空瓶用脚踩扁再拾起轻轻放进老人大编织袋中。
“我没有子女”,老人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但迅速恢复平静,也许是我那放空瓶的动作让她对我产生好感,老人的目光明显地柔和起来。
“为什么呀?”我明显有点吃惊。
“爹爹没生育”老人轻轻摇了摇头。
“太婆,您老高寿”我无话找话。
“七十一了”老人回答。
“哦,我冒昧问一下,我总看你一人步履踉跄地拉一大车废品回家,可爹爹怎么一次也不来帮忙呢”
“爹爹身体不好,每个月都要吃七八百块钱的药,前两年中风过一回,下半身已不能活动自如了,出门靠轮椅走路,不能够来帮忙”老人的神情有些无奈。
“那不你忙完了这,还要回去做饭伏侍爹爹?”
“噢,不,我早上只需把菜买回家,爹爹做饭呢,他总是做好饭安静地等我回家”说到这,老人的笑容有点妩媚,太阳穿过她的脸,皱褶的皮肤上泛起点点红霞。
我想老人此刻的心是一地温柔。
“爹爹方便吗?”
“不方便,但他爱做,每天坚持做呢!”。
“您老辛苦这一天能卖多少钱”我转移了话题。
“一般四十块左右,好时可以卖到七八十快”
“您老没有退休工资吗”
“工厂改制时,把工龄算断了,现在吃低保”。
“哦,钱不够用是吧?”
“是的,我也有病,每月也需要吃药,没办法,趁着能动,出来捡点”。
“这够用了吗?”
“节约点,勉强够了”。
我本还想再问点什么,可工作有事,只好悻悻离开。“太婆,打扰你了,再见!”
“再见”老人又恢复到紧张的劳动中去了。
而我离开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她做了最好的回答。
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