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像是“十二长生”一样,从长生开始,然后经历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最后进入墓库,生生不息,四季轮回。
第一坎,年龄到了55岁。
老祖宗认为,人生和数字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关系,按照古书《周易》的说法,这个世界是有“阴阳”的,天地如此,黑白如此,男女也是如此。
男人为阳,占一、三、五、七、九。
女人为阴,占二、四、六、八、十。
把这十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55,所以老祖宗就主观认为,人到了五十五岁后,也就是人生的“圆满期”。
但是人生哪里有圆满的事情呢,所以老祖宗就把这55岁称为“养命期”。
关于55岁的说法,民间里还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人到五十五,阎王数一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五岁后,作为神话传说中的阎王爷是要看“生死薄”的,顺便查看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第二坎,年龄到了66岁。
对于六十六岁,也有一些农村俗语的,比如这一句俗语:“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块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人虚岁66岁的时候,儿女们,要去集市上买一块猪肉的,而这块肉不多不少,正好“六斤六两”。
然后把这块肉拿回家,煮熟以后让老人坐在门槛上吃“六口肉”,已达到为老人“挡灾、迈坎”的寓意在里面。所以在俗语中也就有了“六十六,要吃儿女一块肉”的说法。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是“66岁重岁”的生日,会犯伏吟,而这个岁数是“半季寿”。
而在民间里也有“人生六十六,到此一游”的说法,由此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六十六岁也是一道坎,一定要注意才行。
第三坎,年龄到了73岁和84岁。
在农村里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到了73岁,或者84岁以后,也是人生中的第三个“年龄坎”,如果熬过这两个岁数,那么老年人的人生就坦途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老祖宗认为,这73岁和84岁是个圣人的年龄是有关的。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说法,孔子在73岁的时候去世,孟子则是在84岁的时候去世。对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圣人”,其实并不多,除此之外还有“王阳明”,“关公”等。
在古代,皇帝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液比不上“圣人”的,就算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成吉思汗也不如圣人。而普通老百姓对于圣人,更是望项其背了。
因此民间里也就流传了这样一个说法,孔圣人的年龄是73岁,孟圣人的年龄是84岁,所以老百姓对于这两个岁数称为老年阶段的“两个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