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是借由那位妈妈来表达自己,这其中有我以前的影子,尤其是在买东西的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凡事认为有点贵的东西,一律在这个信念的推动下狠心拒绝,但孩子需要的东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肯定满足的,比如报辅导班,玩具,还有衣服即使贵也会痛快拿下,当然还有在生活中其他细节上的体现。爱孩子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但什么事都得讲究个度,讲究个平衡,也就是“中庸”精神。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这种过度的爱孩子的方式,其实是一种托付心态,把自己生活里的不如意,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强加在孩子身上,倾尽自己的全力让孩子去帮你实现,去过上你想要的人生而非孩子自己的人生。一旦孩子出现点状况,成绩下降,尤其是考试后成绩单下来的时候,心就无法安顿,就静不下来,就愤怒,就指责,其实内心里是满肚子的委屈。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正好先天气质是激进型或冷静型的还好 ,但如果是忧郁型的孩子(天生敏感在乎别人的感受),就很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把爸爸妈妈的要求会会逐步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一旦做不好,考不好,会内疚,会自责,认为自己不好,进而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这个人。如果长期下来,不能活自己,不能表达自己,背负了大人太沉重的枷锁和希望,严重的会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的。
这个样子的家庭而正好碰上了这种类型的孩子的情况,我是亲眼见到过的,一个没有自己的妈妈和一个没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你可以想象的出来吗?幸好这个妈妈在课程里终于彻底觉醒,还孩子一个自己的灵魂。
就像好朋友说的,一个把自己弄丢了的妈妈,是不会知道孩子的需求的………
看到好友的分享,忍不住又感慨了这么多。
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