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园地
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随感

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随感

作者: 缕缕芳香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13:38 被阅读0次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清静无为才合乎自然法则。所以说狂风刮不了整整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的这种情况呢?是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维持剧烈变动的状态,何况人呢?所以说寻求规律的人,其言行就应当规律;修养美德的人,就应当崇尚美德;而不肯遵循规律、崇尚美德的人则必会不断地出现过失。愿意同规律在一起的人,规律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美德在一起的人,美德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过失在一起的人,过失也乐于同他在一起。自己待人的诚信不足,才会不被人所信任。

前面我们所学的第十七章,那里讲了如果统治者采取过于严峻的刑法,会让平民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希望统治者能够遵循自然之道,不仅靠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进行通知。在这一章,老子提出了清净无为的政治抱负,认为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不扰乱百姓的生活为原则,而要让百姓在安宁的社会里平和地生活。如果以法戒禁令镇压百姓,苛捐杂税榨取百姓,这和狂风骤雨般的暴政有何区别?在此,老子提出警戒,暴政是不会持久的。统治者一味恣意妄为,并且缺乏诚信,百姓可能会出现抗拒,也逐渐变得不诚信。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需要修道修德。人的德行在天地面前,微不足道,需要持久的修行。有道之人同于道,有德之人同于德,无道无德之人而失道失德。修道者与道相通,修德者与德相通,修道者修道得道,修德得德。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故曰仁者易辞。志于仁犹若此,而况志于道者乎?夫苟从事于道矣,则其所为合于道者得道,合于德者得德,不幸而失,虽失于所为,然必有得于道德矣。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在实践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当人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时,既合乎道,又合乎德,才会使他人和自己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从自然中获取一定的成果。

相关文章

  • 对《道德经》中“不争”的理解

    读《道德经》,发现老子很是强调“不争”。“不争”这个词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七次(第三章、第八章、第二十二...

  • 读《道德经》体证之五

    昨天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老师留的重点句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说句实话,刚开始读这两句并没有太大的触动...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二十五)希言自然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二十三章解读。 希言自然。 上章...

  • 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随感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 天地无常 德成就

    走马观花道德经(23) 23.道德经第二十三景点——感应之门 第二十三章 天地万物无常生灭变化 希言自然。 飘风不...

  • 初识《老子》第23章

    第二十三章九十二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二十三章 稀言自然,故飘风不崇朝,骤雨不崇日。孰为此者,天地也。...

  • 张咪第273天寄语

    随感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行动不造作,干事不造事,饮食讲恬淡,无论大...

  • 人生终有一别

    ——《道德经》学习随感 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开篇便向我们道破了世间法则——永恒,是不存在的。 我...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c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