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传篇:创新,改变人生

作者: 八月楠山 | 来源:发表于2021-05-22 21:18 被阅读0次

【原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
盛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作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尚书·康诰》说:“激励人们焕发新的风貌。”《诗经·大雅·文王》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有品德的人无时不追求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大学》传篇中的“新民”是围绕“三纲领”中的“在亲民”而展开。此处的“新民”,意指拥有美好的品德,并把这一德行感化或传递给周围的人,形成美好的人格魅力,得到周围人民的爱戴,共同与之达到新的修身境界。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修为,让自己的道德境界更完善呢?

1、 “自省”是好德行的良师

曾子在《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古代的圣贤与君子皆用“自省”来监督自己每日的德行。如若有过,加以改之。如若无过,加以勉之。

据史记载,殷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由商汤王建立。商汤王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明君。他曾在自己的洗澡盆上刻着九字铭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王在每日沐浴之时,以这九字座右铭,警醒自己每天是否像洗澡一样,洗去心灵的污垢。商汤王的铜盆刻字就如曾子每日的三省吾身,每天改正一个错误,勉励自己,砥砺自己,固守人格的高贵。

身为九五之尊的商汤王,没有因为位高权重而放纵自己的行为。他每日自觉地“自省”,每日督促自己:“如果能够作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这九字座右铭中的“新”是一种革新进取的心态,是一种弃旧图新的心理升华。商汤王深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他才用刻在青铜器上的座右铭来时刻提醒自己,每日是否做到了“新”?

商汤王正是秉承这样每日“自省”吾身的坚定信念,才得以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王灭夏建商后,摒弃了历代君王对百姓苛刻的旧理念,换上了“以宽治民”的新思想。

商汤王是一位革新意识强、以德行服天下的一代君王。商汤王在位的17年里,商朝的阶级矛盾稳和,政权稳定,商朝日益强盛。

我们知道“惰性”一直是人类最大的天敌。它会让我们忘记自己的誓言与计划。所以,唯有每日“自省”吾身,才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每晚,我们临睡前,是否也应像先辈们一样,扪心自问:“今天,我们都做了哪些事儿?这些事儿中,又有哪些做得不妥呢?”

2、“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

习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曾指出:“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新科技”既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战胜外敌的力量。一个国家想要振兴与富强就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革新”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毛主席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文正既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一生都致力于“革新”。他曾建造了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曾组建湘军,奋勇抵抗。但当时军队首领不作为,丧失军心,战场上屡战屡败。曾国藩面对“病入膏肓”、“人心涣散”的军队。深思熟虑后,决定重新组建一支湘军。

新队伍成立后,曾国藩特别注重军纪教育,他以身例行,还做了一首爱民歌。练兵时,与大家一同唱着这首歌。

“……反复开说至千语,但令其无扰百姓。”

曾国藩深知军民关系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所以,他以身作则,创立了这首爱民歌,让官兵们时刻把不扰百姓记在心中。

曾国藩的“革新”意识,让他重组湘军,创作爱民歌,又让军民一家亲,最后重振了军威,一举攻灭了太平天国。

可见,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的振兴与富强,皆离不开“创新”精神。而国家的发展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所以,为了自我的发展,更为了振兴伟大的祖国,我们都应该励志成为一位“新民”。

3、“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周易》中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意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这也与古人常说的“穷则思变”不谋而合。古人认为,思考和变通是改变现状的唯一路径。“创新”则是生存的根本。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叫孙膑。他曾与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门下。当初,庞涓先下山,去魏国做了军师。

孙膑作为鬼谷子最好的学生,学到了恩师鬼谷子的满腹经纶。庞涓自知不如孙膑,便写信把孙膑骗下山,暂住在他的军师府。

此后,庞涓不停地向魏惠王禀报孙膑不忠,陷害孙膑。最后,孙膑被施加了挖掉两个膝盖骨的重刑,成了一个废人,继续住在庞涓府中。

庞涓派了一个仆人伺候并监视孙膑的一举一动。不知情的孙膑倍受感动,在庞涓的祈求下,答应为庞涓写下孙子兵法。

与孙膑一起朝夕相处的仆人极其善良,当他得知是庞涓想得到《孙子兵法》,用计陷害孙膑后,可怜孙膑,告知了孙膑实情。

孙膑恍然大悟,试图找出逃脱之法,后来想到恩师临行前赠予的锦囊。打开锦囊,看到“诈疯魔”三字。孙膑便开始了装疯卖傻的表演。

庞涓为了试探孙膑,派人将他拖入猪圈。孙膑吃猪粪,啃臭泥,在猪粪里满地打滚,吃着猪食。庞涓这才相信孙膑真的疯了,便不再去管他。

后来,鬼谷子的好友从魏国救出了孙膑,把他带到了齐国。齐王很赏识孙膑的才华,任他做了军师。孙膑后来坐在轮椅上,带兵打仗,屡战屡胜,最后打败了庞涓,为自己报了仇。

孙膑在走投无路之时,运用了“穷则思变”的思想,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求生之路。可见,“创新”精神,不仅能富国、强民。有时,还能拯救出危难中的自己。

孙膑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军事家,也皆出于“以智取胜”的兵法理念。何为“智”?既是一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足智多谋,也就是古人一直在强调的“创新”精神。

4、写在最后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中曾说:“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意谓,凡事既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也要善于继承前人有益的经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继承。

创新不是摒弃古人或先辈们传承多年的经验,而是在继承中“创新”。这种“新”,既是在前人思想上的的继承,也是在其旧思想上的一种新升华。

所以,一个人唯有拥有“革新”、“创新”的精神,才能不固守陈旧,才能不原地踏步,才能在进步中成长。

一个国家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在世界各国中站稳脚跟,保护子民不受外国强敌的侵害。而国家的发展,亦是该国子民的发展;国家的壮大,亦是该国子民的壮大。

党在十八大中曾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提高全民素养,弘扬高尚的品德,都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儿。我们唯有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才能与国家一同发展与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学》传篇:创新,改变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uo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