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说法:不要向孩子借运。
乍看以为是什么迷信思想。
但仔细想想,所谓的“运”,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情绪能量。
心理学中还提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和能量是相互流动的。
例如,一个心情好的人,长期跟一个心情不好的人在一起,要不了多久,心情好的人就会被影响,也变得烦躁和不开心。
所以,所谓的“借运”,从心理学上看,是心理能量被破坏。
我们可以把家看作是情绪的能量场,父母和孩子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互动,能量也会互相传递和流动。
如果父母能量充足,情绪稳定,不仅能滋养孩子的内心,还能给孩子提供比较稳定的、正面的环境氛围;
一旦父母能量不足,负面情绪无处排解,不仅无法滋养孩子,还可能会吸取孩子的情绪能量。
这正如心理专家李雪所说:“有些父母,通过吸食子女的能量来洗涤自己的灵魂。”
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教授也曾说过:“一个家庭最大的心酸,就是父母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作为大人,当我们遇见有人向我们投毒,吸食我们能量时,可以迅速远离。
可孩子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只能默默咽下情绪垃圾,充当父母的“能量容器”,心里积满了痛苦和压抑……
01
孩子的讨好,从父母“借运”开始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父亲向女儿抱怨,说自己开长途卡车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都不愿意休息,只是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
父亲越说越激动,但每个字都像重石一样压迫女儿,她低下了头,眼泪汪汪,感到非常内疚。
还有一个女孩,高兴地告诉妈妈自己考了95分。
而妈妈因为工作不顺,对女儿大发雷霆:“考95分有什么好开心的?别人都考了满分,你这样的成绩有什么好夸耀的?”
这一刻,女孩如同被冷水浇头,高兴全无,只剩下失望和悲伤。
作家刘继荣曾描述,她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在儿子面前抱怨,述说自己的不顺和做家庭主妇的辛苦。
虽然她自己说完后心情好转,但儿子还小,就变得悲观消极,甚至说:“我笑不出来,生活太苦了!”
来自父母的抱怨、发泄和怒气,像是一次次的“痛苦转移”,父母抱怨完后会感觉很轻松。
心理学家们把这种吐槽心里的不愉快,比喻为「倒垃圾」。
只有把垃圾倒完,心才能敞亮,才能变的轻松,去装开心、积极的东西。
宣泄完负能量的父母,一身轻松,该吃吃该喝喝。
但无辜的孩子心中却充满了痛苦和压力。
因为小孩子和成年人相比,有一个“超能力”,就是自我归因。
无论父母说的事情是否与他有关,他都会因为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才导致了父母的苦难。
都是因为养我花那么多钱,爸爸才那么苦;
都是因为我乱扔玩具,妈妈才这么累;
都是因为生了我,爸爸妈妈吵架,他们才不幸福……
孩子还会试图用自己的懂事来维护家庭的平衡;
但这种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更深层的、隐藏的害怕和恐惧,让孩子一直处于担忧、讨好的状态中。
如果你发现,自家孩子,正处于这种状态中,那么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些向孩子“借运”的事?
例如:
有没有把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
有没有常常当众指责孩子,打压了TA的自尊?
是不是习惯性哭穷,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是因为有了孩子?
会不会有意无意在打压孩子,从而彰显自己的权威?
是不是总在无视孩子的想法,进而想要控制孩子?
如果有,请给自己提个醒,别让自己借走了孩子的“运气”。
02
把阳光种在孩子心里
还记得电影《幸福来敲门》中的黑人爸爸克里斯吗?
他所有的积蓄打了水漂,一连几个月没有什么收入,拖欠了几个月的房租,妻子连着四个月打双份工,孩子只能上差强人意的托儿所,最后妻子的离去无异于雪上加霜……
想给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最好的生活,却不得不在一地鸡毛中苟且应付。
克里斯独自带着儿子克里斯多夫,一边售卖医疗器械,一边开始做零收入的股票投资人实习生工作,还得挤出时间背着行李去教堂收容所排队申请一晚的免费住宿。
最难的时候欠着一身的帐,没有住所,带着儿子躲在公共厕所过夜。
他也不想让儿子难过,他把厕所比作山洞,告诉儿子这是为了躲避恐龙。
直到儿子沉沉睡去,他才敢释放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
他不跟孩子抱怨,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人生的课题,并不需要孩子来背负;
他不向孩子诉苦,是因为他明白,情绪只能传染情绪,根本无助于改变困境。
这样的人,懂得给孩子电量。
而生活在光亮里的孩子,就算有一天被黑暗所包围,也不会畏惧黑暗。
因为内心的光亮会源源不断地给他提供能量,让他有能力与之抗衡。
所以,尽可能把阳光种在孩子心里,这样,Ta才能活得更璀璨。
03
安顿好自己,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作家刘娜曾经在文章中写道: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天当父母。
我们可以一段时间总犯错,总是做得不够好,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恶性循环中,反复伤害孩子。”
不可否认的是,成年人的世界,总会充满了疲惫、压力、无奈,负重之下,父母们偶尔表现出各种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即使生活的再难,压力再大,心情再不爽,时常感到疲惫、心塞、不满、不公,也不要将负能量倾泻在孩子身上。
先安顿好自己的内心,情绪稳定,心态积极,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自我觉察,做好情绪管理。
父母要学会自我觉察。
特别是自己内心有大量的负面情绪积攒时,要用正确的方式化解,比如做一些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或找身边的人倾诉,调整状态。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什么话都对孩子说,孩子还小,承受不起父母情绪之重。
自我赋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兰海说成长》有句话这样说:
“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特别是如今的环境,孩子接受的信息、眼见的东西日新月异。父母无法再用过去的方式去对待、教导孩子。
育儿即育己。
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学习和成长。
迈开学习的脚步,很大程度是传递一个信号:
孩子,爸爸妈妈愿意为了更好照顾你,重新开启学习之旅。
而这件事,本身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力量。
一个孩子能走多远,和父母的精神供养,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从今天起,好好滋养自己,当我们成长了,便能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一面,也就是给孩子蓄能。
如此,孩子也能守住“好运”,收获自己想要的人生。
滋养自己,成为孩子的光
冯尘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当自我滋养充足的人,源源不断地把正能量传送出去,同样也能吸引同频能量不断聚集。
所以成为充满正能量,自我滋养的人,会成为太阳,更会是孩子的光。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色彩心理疗愈师可以给我们足够的释放空间,给予全然的觉知与观照,教会我们“向内看”,体验感受本身,接受发生的一切,让情绪自然流动起来;
当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嫉妒和羞耻这些情绪通道被打开后,内心黑暗开始转化成白色的爱与光,生命力就会在我们身上流动,滋养自己,让自己成长,获得内在的和谐与安宁,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当面对人生坎坷时,我们依然可以笑着应对。
也正是这样的父母,滋养着孩子的心灵,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光”,养育孩子,也是两个生命的彼此照亮。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