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发生在毕业后刚回公司时,才进入产品部工作的第一个星期。部门新手比较多,老板就给我们部门开了一次会。
他听完我们的汇报,了解了我们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后,问了一个问题,大概意思是:你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计划吗?
当时我们公司即将起步的业务与“人工智能”(举例)密切相关,于是有人这么回答:“我准备在工作完的空闲时间去学习一下人工智能。”
在场的人,至少是我,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老板的反应很直接:
你不要去学这个,这种东西太专业了。你现在学,能有多少时间去学?你能学到什么程度?又有什么用?这样方向就是错的。
你可以跟我们公司的程序员交流一下,了解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再看看别人能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改进的。
以上对话非一字不错的还原,大意如此。
当时就觉得老板的话没毛病,太真实了。但工作了一两个月,经历了一些事,犯了不少错,也有了长进后,我才对这段话有了新的理解。
最深的感受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做最有价值的事。
说的更直白一点:最好保持对公司有价值。
公司就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人力成本是最低的成本,也是最高的成本。
有的人是螺丝钉,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机械操作,公司给这点工资也不心疼,也随时有人能顶替上。
而有的工作,你不能时刻(或者在很多关键时刻)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还表现出机械的可替代性,那公司就可能会心疼了气恼了后悔了。尤其是你曾表现出有这样的价值。
从事互联网行业,或是经常要加班的工作,下班后学习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还不抓紧提升专业技能,让自己专业得无可替代,还想从零开始学习另一个行业??
我们已经不是成天坐在教室里,除了学习和考试就什么都不用做的废柴了。我们是不可能去抢程序员的饭碗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分工,不是天才就不可能事事精通。但即使不精通,我们仍要保持自己的价值。
我们可以不精通,但更可以发现和思考。
一方面来说,这是我们作为产品助理、产品经理的素质——既要尽可能用产品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要尽力将我们的产品完善得更好。这也是产品思维和产品意识的体现。
另一方面,再专业的人,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思维、知识也总有局限的地方,所以才需要团队协作;而我们作为团队或公司的一员,自然是可以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地方。
距那次会议已经过去一两个月了,到现在我也没能分出一秒钟去了解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
但最近发生的另外一件事仍让我有所体会。
前几天ios版本准备内测了,定下来用TestFlight发布(即不通过app store发布)。因为下载流程太复杂,担心用户搞不清楚,mentor就让我走一次下载流程并写成文档。
走完流程后我就彻底懵了:要下载TestFlight;要提供苹果ID邮箱注册;用户和程序员间要邮件互相确认n次;要在邮件里很不起眼的地方找验证码......
只是下载一个App而已啊?!我也不知道这个流程是想逼死我、逼死程序员、还是逼死运营和用户。
找程序员确认流程的时候我们俩就很同步地吐槽了起来。
发自公众号:磐石笔记我只能确定一个文档绝对解决不了问题。根据被虐了无数次的经验来说,这样的环节每多增加一个,就会增加很多奇奇怪怪的小问题,极耗时间和耐心。
只能先硬着头皮去百度TestFlight的教程。搜索排名考前的都是简书的文章,也就看了两三篇,内容没大看懂,只在一篇文末看懂了一句话:
以上所有步骤都可以在xxx网站合并为一个链接。
赶紧截图、发网址给程序员,确认方案可不可行。
网址打不开,方案可行。于是经过小小一番折腾,程序员大佬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链接有1万个下载名额。
最终效果就是:用户下载TestFlight,浏览器打开链接,点击即可跳转到TestFlight下载我们的App。
完美,成功摆脱了那该死的混乱的流程文档。
长长松了一口气的我开始get到了,“了解一下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再看看别人能做到什么程度”。
并不是其他人发现不了这个更优的解决办法,只是大家都没时间也暂时没想到。
等出了问题不得不解决时自然有人会发现它,但已经晚了。至少对我来说已经晚了。
Keep value保存图片,扫码关注公众号「磐石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