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 王禹偁《对雪》
读钱钟书《宋诗选注》,摘部分有感诗篇与大家分享,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回归文字的世界,沉淀自己。
王禹偁的《对雪》,是忧民律己的一首诗。在这样“贺丰岁”“歌时瑞”的日子里,他因自己的“贫居”(此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说法)而联想到真正的贫者“河朔民”“边塞兵”,深感自己为“苍生蠹”,“尸谏官位”,责怪自己为官不够格,无法献良策、解决百姓之苦。倘若今之为官者皆能有这样的胸怀,相信普通大众的幸福指数能蹭蹭蹭往上升……我们来看下原诗(乃网上来源,旁批为本人补加)
《对雪》
年代:宋 作者: 王禹偁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此处应为冒号,下文展开对“河朔民”的叙述。网上有版本为句号。)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同上,此处冒号,为引出对“边塞兵”的解释)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这里是反问句,质疑自己是否尸位素餐。网上有些版本为句号)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注释(主要参考钱钟书《宋诗选注》,包括原文中的标点符号):
帝乡:指北宋京都汴梁。
衡门:横木为门,引申为简陋的住宅。
免常参:皇帝每五天做一次朝,臣子上朝拜见,这是汉代传下来的规矩,“免常参“就是豁免他五天一上朝的照例礼节。
时瑞:古人称冬雪为“瑞雪”。
烽燧:白天和晚上的烟。
蠹:du 蛀虫。诗人颇为百姓忧思,责怪自己拿不出良策救民,自贬自己尸位素餐。
谏官位:已有了“谏官”的职位而不尽“谏官“的责任。
謇谔:jian e 不留情面的直说。
本篇内容请勿转载,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创建于 2016-08-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