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活得越久,与无聊的大海越近。也许有一天被淹没,溺亡在无聊里。
世界不能看太透。太过,人生除了虚无缥缈,无他。
这几年,我越来越理解,那些情感一般的家庭会连生好几个孩子。
有的家庭夫妻根本不恩爱,女方男方都清楚现状,两人每天无交流。用现在的话来说,不离婚等着过年吗?
可是女方选择生,男方也非常愿意,尽管他只想要孩子,并不想带。
人习惯呆在舒适区里,一感到无聊,他们的本能都想逃离熟悉区。
可逃离熟悉的地方,意味着要再花精力去熟悉新事物,由于未来不可预测,对未知的恐惧又占据心灵。
无需恐惧,又能摆脱无聊的方法是,通过制造什么,让熟悉区变得稍微不一样。
有所不同,自然不像先前那么无趣。
孩子本身是活力的象征,能为死气沉沉的家带来变化。
即使讨厌孩子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岁至五岁左右的孩子只要养好了,光那声音笑容就让无聊消失得无迹可寻。
尽管养育孩子比较累,有一系列烦心事,可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
孩子如果保持纯真度较长,可能到十五岁,还会拥有活力。
但到了他成年期,他逐渐冷静了,他的无聊也随之而来。无聊叠加,也许只有引进一个人,或寻到一个新家,迎接新生,才能再次打破无聊。
摆脱无聊的方法之一,进入人类循环。
2
很多人未必知道这就是无聊,或是年纪越大越没有谈心的人,或是逐渐看清世间炎凉。
无聊,没有可聊的,无话可说。与外界没有可聊的,与自己的灵魂也没有可聊的。如果灵魂深陷泥潭,失去了与灵魂沟通的渠道,真正的无处对话。
可是,人类不是天生的静默者。
我观察了很久,有些爱折腾的人看着乱七八糟,总制造事端,惹人讨厌,可是很有激情,即使对自己的折腾一无所知。
有些人频繁设立希望,奉劝自己朝着目标前进,也为了摆脱无聊,为了终究有些可聊的,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所期待的人生是什么。这也成了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比起孤独,无聊最让人害怕。它意味着生活的虚无,看不见意义,寻不到存在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