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6:39
就在刚写下“三十”这个数字时,我还在恍惚,我要三十岁了吗?从小我就对“长成大人”的自己充满期待,然而我花了三十年,亲自把自命不凡变成了柴米油盐。在三十岁到来的前夜,我伏案自问,三十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论语》说“三十而立”,三十,要立什么?甲骨文的“立”字,是一个人站在地上,“立”的本意就是人站在地上。三十岁,意味着要真正的作为一个人,立此天地间。然而“立”住不易,“立”稳更难。要作为人在天地间“立”得住,首先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一个只被赋予一次生命机遇的独特个体。在承认自己生命独特性的前提下,再与因缘世界互相交错巩固,以求“立”稳。
要一生立此天地,甚至如许多文学大家,历代英豪能千百年立此天地,更重要的是“立”身前先“立”一种意识,一种相对自觉的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独立人格”要求人不依附于外在的精神权威,能独立思考和判断,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人通过前三十年时间的自我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能在心理上独立把自己作为实现义务和权利的主体,向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前进。
一个单个的人处于世间本是一个模糊的形象,独立人格像一块有磁性的刀,能把“人”的形象雕刻得更清晰更具体,也能把单个的人更好的和他的因缘世界连起来,有独立人格的人能更好地处理好他所处的因缘世界的关系,能更好得向世界展示“我是谁”。
即将三十岁的我,是女儿,儿媳,是妻子,是母亲,这就决定了我在家庭中的责任。而这些责任不是谁强加给我的,是我自己选择并乐于承担的,正是在承担这些责任的时候,才更映射出我之为我。这些关系赋予我的责任使我作为独特的人更立体,但家庭成员并不是我,我必须是一个人格独立的,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有自己的天命和价值去实现的独特的生命。
我很喜欢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写的爱的理论部分,这些理论帮我更好地理解“我”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帮我更好的成为我。对于父母之爱,弗洛姆说成熟的人摆脱了作为保护和支配力量的父母形象,他在自己心里树立了母性和父性原则,他成为了自己父母。作为女儿儿媳,孝顺帮助父母公婆是应该的,但他们不是我,不能替我说话和决定,他们只能是建议,而我也会承担我做的决定导致的后果。对于伴侣,协助另一半维护家庭,互相帮助,相互影响,经由彼此的爱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更爱这个世界,从而更爱自己,而不是在所谓的爱中丢失了自己。对于母爱,弗洛姆特别强调,一是保护孩子生存和成长的关心和责任,二是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还有做一个慈爱的母亲,承担分离的愿望,并在分离后继续慈爱。我希望自己能尽力做这样的母亲,并在做母亲的同时,尽力发展自己,儿女是天地的珍宝,而每一个母亲也是世间的独一无二。对于朋友,要处于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彼此都感到欢欣和成长。
即将三十岁的“我”,还在找寻宝藏或者说找寻天命的途中,就如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寻找天命的途中会在水晶店做一个伙计一段日子一样,所有都不是徒劳,总有一天,我会重新上路,去走过茫茫戈壁,与沙漠和风交流,更深入地去学习宇宙的语言,去感受世界之魂,一直走到金字塔去看它的壮美,再回到曾放羊的小破庙去挖出自己的宝藏。在找寻天命,承担天命的过程中,“我”才真正的成为了我。
生日前写下的文字,谨以此祝自己 三十岁生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