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必须要平平仄仄的吗?
诗词是一种有内涵有深度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跟礼法紧密结合,可以说,一个不知礼的人是没有办法凝萃出深度的诗词表达
而我们要学习诗词,首先要有诗词的角度,我们要通过角度去融入诗词
我们说到诗词,一般都会想到李白、杜甫、苏轼、孟浩然等人,很正常,这都是巨子大家
而说到诗词的格式呢?则有五言 五律 七言 七律以及各个词牌名所代表的词的格式
而诗词的起源就是很久远了,你说它在夏商西周可以,说它在隋末唐初也可以
不过总要有一个重心,我认识的诗词的则是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指引,从“初唐四杰”开始的,而真正意义上的诗词呢是超出了“类书”得范畴,类书呢?是唐太宗比较喜欢的一种格式,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有一人,名为虞世南,就是类书诗的代表人物,并且由于类书诗写的好,被太宗引为知己——“与我犹一体”
甚至在虞世南辞世之后呢,顿然生出“钟子期死 伯牙不复鼓琴”之叹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铺垫呢?只因为为了后期对类书诗的评论
类书诗,是一种另类的史料记载,多为通过华丽的辞藻记载事物而架构所成
这就要求这种类型的诗必须要符合君王的身份,从而因过分的修饰而忘记了诗意所在,跟明朝的青词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一个是给君王看的,一个是给神仙看的,这种陋习在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达到极点
也因此为“初唐四杰”的出现埋下伏笔
四杰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风光,结局也是各有各的惨
我们只说诗词方面,卢、骆擅长七言,王杨专攻五律,这是两种形式
在我们看来,抒情不必太长,多一分显肥,少一分显瘦,五言八句的五律就恰到好处
而这两派的真正区分则在于他们的使命,但也正是因为使命,奠定了五律的地位
卢、骆是宫体诗的改造者,以放纵摧垮堕落,以大胆改变羞涩,以自由代替限制,所以,他们必须以赋为诗,以一种歌唱的形式来作为他们体裁的表达
而王杨呢,则是从应制诗中找出道路,如何从空泛到丰满,如何从浮华到深情,这是王杨必须做的
在我们现在看来,王杨卢骆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卢骆之风过于自由,没有了应有的严谨,故而,在地位上不及王杨的五律,而五律也被认定是唐诗的最主要形式,并沿用至今
其实,还是因为礼的概念深入人心,太过于自由便没有了礼的空间,人而无礼,不异禽兽,这是礼学的核心观点
因此呢,诗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抒情为主的五律格式,这种格式的好处在于,没有像八股文一般死死地设定了框架,而是可以自由的填充,不必太顾及礼、政、时文等等
也因此,我们如今所坚持的平仄仄仄平平,也只是诗词发展史中的一段,不必太过于拘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