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都没有认真读过书了,介于研究视频号产品的机会,意外的加入了《悦读圈》这个读书会。
晚上群主分享关于《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的读书心得,用一个小时整理了本书的精华,本篇是一个读书笔记,加入了平时工作中的思考和体会,欢迎阅读交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5651/5a9020d589c5bab5.jpeg)
这里插播一个学习方法,我们在查找编程资料时,大佬们都建议查找原版的英文资料,不建议直接读取 人们解读过的技术资料。技术类文章,术业有专攻,多次理解后会信息偏差。
相比之下,读书并不完全相同,一方面读一本书并不一定,或者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完整的通读,取其精华阅读即可。另外读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那你会说技术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而技术本身核心之处的一些概念,原理,是需要死抠理解并实践的,不能一概而过。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吗
本书最开始抛出一个观点,找工作时是否应该从兴趣出发?
结论是不能根据兴趣选择工作
群主的总结
关于不能根据兴趣选择工作,我来总结一下:
1、一开始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真正热爱什么
2、兴趣的产生需要时间,越有经验的人越可能爱上自己的工作
有的人,刚开始对一件事情可能是凭着好奇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越来越有意思~
总结一下:《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的作者建议在选择工作时,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刻意练习
太多的场景下,听过人们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修行的过程,而修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短板,不断的练习。这也算是一种刻意练习。
再比如有些人缺少最基本的沟通能力,其实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欠佳时,就需要刻意练习加以提高。
这里给刻意练习一个定义
刻意练习:将目标细分为多个训练的子任务,并让这些子任务拓展到自身能力的舒适范围以外,确保难度适中,并不断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即时的反馈。
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即时的反馈 尤为重要。
大学里有师兄师姐,工作中有前辈同事指导,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领域,如果学习之初,有人能带着,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会发现有好多打卡群,不管是学生做作业,还是成人们工作,大家无不希望通过坚持持续的做一件事,达到提高某方面能力的效果。
我在去年的时候加入了一个计算机学习打卡圈,主要是阅读英文技术资料,算法练习,技巧分享,坚持了2个多月,没有坚持下来。
总结下来或许是没有有效交流,更没有专业人士有效反馈的原因,不能形成正反馈。
群主的观点
我来总结一下刻意练习的黄金标准:
1、到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已经有相当杰出的从业者)
2、需要一位能布置训练任务的专业导师
推荐书籍《刻意练习》
你热爱工作吗?
群主的总结
身边那些热爱工作的人都有以下特征:
1、工作做得出色,有成就感
2、有更多的自主力,比如更多的话语权,争取更高的职位 、更高的薪资
3:和同事有牢固良好的关系
所以说
用作者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正确的工作胜过找到正确的工作。
工匠思维
我认为工匠思维并不是钻牛角尖把每件事做到极致,而是输出有用的交付物,看产出。
有意思的事要持续做,没意义的事要应付着做。这句话是我的理解,工作中总是会有灰度的。
互联网产品研发领域,前几天看到的一张有意义的图片分享到这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5651/746698ea25aaf8ea.jpeg)
输出价值与利他思维
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工匠思维
书中是这么说的:工匠思维让你俯下身,让自己优秀起来,把工作做到出色,有了成就感,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其实不光是工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凭着兴趣去做,因为要做好一件事儿,都会途径一段苦涩、孤独的自我修炼期,你最初的一腔热情都会在这里消耗殆尽。
分享一句话:不是因为喜欢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会去喜欢
二八定律说:具有出色才能的人占总数20%,可他们却掌握着80%的财富。
寻找 稀缺且宝贵的职场技能
书中总结:这20%的人是非常稀缺的,所以你必须也要提供同样稀缺且宝贵的职场技能作为交换,这种稀缺且宝贵的技能就是我们的职场资本。
这个世界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资源的过程。你有多大能量就能吸引多少资源。
网上被说烂的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
世界是不确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651/0a504198b376f148.png)
怎么面对不确定性,我理解的是建立自己专业能力的稀缺性,多读书,解惑,然后向上成长。
end 2020年4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