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社会心理师师资班第一次课,老师洋洋洒洒二小时,对于认识自己,感觉好像又走进了一些。
对号入座,建立安全感,是我最大的作业。很多时候不能把自己当自己,太多的迎合,压抑和防御,不自信等,这些都找到了起码是直接相关的根源。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自我概念中,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我的自我评价往往是低于他人对我的评价,太重视外在评价,之前也意识到了,做不到的原因,还是安全感嗜待加强。
知道和谁讲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讲的即便是真理,如果不符合受众的认知,也是废话。无论是讲课还是日常沟通,要根据对方的情况调整自己说话的方法和内容,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否则沟而不通。让对方信服是第一重要的。
把别人当自己,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把你当我,主语是“我”,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的人,是不知道自己以我为中心的。
自我中心的例子很多,比如我最近身体阳气不足,在吃人参。我觉得老公也虚弱,就让他也吃。结果两天下来,他生了口疮。春天已经是生发的季节,老公的体质不是我的体质,自然会产生上火的反应。
平时家长辅导作业:“我讲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听不懂"。把学生当成老师的水平。"我教你了这么久,你怎么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把孩子,学生当自己。所有问题的来源都是这么造成的。
把自己当别人,是共情,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根本,是换位思考的能力。领导和员工之间,因为不能换位思考,对于相同的事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就非常不一样了。当你学一个技术叫共情,这是有意识的做作。
不能共情,是因为不能把自己当自己。能把自己当人看,才能把别人当人看。
把自己当自己,是自尊的表现。有了自尊,才能自信。自尊是前提。如果能把自己当自己,就能够把别人当别人。没有自尊,不敢换位思考,不自信,自己不独立。一旦有了自尊,就有了边界。
把别人当别人:人和人之间要有明确的边界,界限不清会导致很多问题。
马斯洛需求理论:1. 生理需要(食,色/性, 睡)
2. 安全需要:如果生理需要不满足,安全需要就产生不出来。一个饥饿的蓬头垢面的人,不付钱抓住馒头就跑,被追上的时候被踢打,还是抓着馒头吃。生理需要没有满足,就没有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有爱河归属的需要。不合群的人,孤魂野鬼一样。
3. 社交需要:没有人可以独立的存在,否则也不会产生心理。人的社会功能,是考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指数的重要标准。
4. 爱和归属的需要。恐惧,焦虑都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现。如果一个人不但有身份证,还有身份了,就有了自尊。有了自尊,才能自信,针对不好的现象才敢拒绝。老好人,低自尊。对人家的孩子好,对自己的孩子出问题了。自尊出了问题。
自尊是怎么来的呢?尊严=成功/抱负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了尊严,才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旦有了能力,看别人是人,自己也是人,能把自己当自己,就自动的能把别人当别人。这就是边界感。
自知的四个阶段
无知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自知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
觉察状态:知道自己知道。
习惯:觉察状态下反复的练习,不知道自己知道。
生活中太多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所以熟视无睹。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一定不要随波逐流。
挫折商:有的人对挫折特别敏感,总失败,越错越怂,有的人对挫折不敏感,越挫越勇。
意识: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
前意识:经过提醒可以意识到的
无意识/ 潜意识:经过提醒也意识不到的觉知盲区。
精神分析:就是要缩小这个盲区,即意识扩大化自我探索。
梦:非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