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消费区间在1000-3000元/月之间,28.2%的大学生消费区间在3000-5000元/月,有极少数是8000元以上。
大学生消费能力见长的同时,消费规划能力却亟需提升。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是分阶段的生活费。数据显示,40.5%的大学生消费时没有计划、随心所欲,22.7%的大学生消费计划不明晰,仅有9.8%的大学生有非常明确的消费计划,并能坚持。大学生校园活动很多,情侣约会、各式各样聚餐、旅游活动不断,这些都让大学生消费呈现情感下的短时间高消费的特征。短时间的高消费,极易导致大学生下阶段的囊中羞涩,“上个月吃肉,下个月吃土”也成了大学生普遍可见的现状。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和不理性。

如何满足下一阶段的消费需求,不只是大学生的问题,众多电商、分期平台“贴心”顺势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备受青睐,两者一拍即合。报告显示,近四成90后大学生会采用“金融手段”满足自己消费需求,其中18.6%的大学生会选择分期付款,13.0%选择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或产品。
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金融理财需求以及提高大众的生活服务,校园借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觉醒的理财观念和超前的消费观念,摆脱了以往“一味省钱“、“没钱不消费”的老式理财和消费观念,群体中也不乏理性消费的大学生。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大学生在财富自由也更有伸缩性。
校园借贷作为新兴理财方式衍生服务,分期贷款消费、能减轻大学生一次性消费带来的资金压力。但校园借贷出现的问题在于还款风险。社会征信机制不完善,信用重视认识有限,大学生财商教育也需要加强。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意识后滞,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现阶段的矛盾。校园背景下,低收入的大学生群体则更加明显。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理财的接受程度很高,15.6%的人对理财持“非常欢迎”态度,44.6%的接受理财,超六成的大学生,理财动机强烈。
财商指认知、管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校园借贷如何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大学生群体自身财富管理的能力以及理财观念,成也萧何败萧何,要想校园借贷真正服务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理财生态链下的用户必须合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