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志愿填报的时候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往年的录取分数、招生计划等,但其实各校、各专业的录取人数也很有参考价值!
最近各大高校都公布了2018年新生数据,从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专业最受欢迎、哪些专业招生最多等重要信息。
1.
2018高校专业录取人数
从数据来看,全国57所高校中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学院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经济与管理相关(共8次)、商学院(含国际商学院)(共6次)、信息与技术相关(共6次)
录取人数最少的专业/学院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共7次 )、体育学院(共4次)、外国语学院(共3次)。具体名单如下:
从数据整体来看,经济相关的专业或学院是最为热门,例如商学院、工商管理类出现频率都较高。虽然录取人数多,但是实际填报时分数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另外,体育学院录取人数较少也是专业性质本身,体育生并非主流的原因。而外国语学院尤其是小语种相关专业,虽然国家在提倡但是考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虽然专业录取人数在某种程度上受学校的性质/强项等决定,但是不得不承认各色的专业/各色的方向,总是会让考生和家长犯了难。选错学校毁四年,选错专业毁一生啊~
2.
选错专业的感受
选错专业
@匿名:痛苦到否定自己一生,渐渐的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已经找不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
@啊啊啊啊:总是忍不住分分钟思考人生。总是幻想各种不切实际的机遇。想把目前的一切当成过渡。
@麻风侏儒:就是再也没有那种得心应手的状态,硬着头皮一步一步走,本科浑浑噩噩,现在真的已经想不起来自己都学了啥。
虽然具体也会因人而异
但选错专业多少都会有不甘、迷茫
专业选择过程要注意哪些?
选专业可以有哪些参考?
趁现在还有时间,
不妨开始好好了解下
3.
专业选择常见误区
1、片面根据未来的就业选择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也有大体的就业方向。有的行业对口的专业很多,例如银行业,需要金融、财会等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人才,但是也需要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人才。
而有的行业对于专业来讲要求比较严格,例如电力系统,有一个需求专业目录,考生可以首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之类的专业。
所以如果考生有明确的行业兴趣,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该行业相关的对口专业进行报考,这样毕业生进入该行业的难度就小得多。
2、一味追求高薪前景的专业
其实大多数高薪专业,内部的差异(薪资、工作内容等)也是超过想象的。“高薪”是以平均收入衡量,但平均收入并不代表个人实际收入。
不同专业间出现就业前景、就业结果的平均差异,是正常的。然而,这不代表你选择了一个高收入专业,就必然会高收入,如果你成为这个高收入领域里收入较低的人呢?
3、按名称认识专业
就是说: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以往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学不下去。
事实上,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相关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类别不同,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有较大区别。所以报考前查阅该专业的相关资料很重要。
4、只要专业名称相同,在任何大学都一样
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由于每所高校在办学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相同专业之间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有设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而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
学校专业上各有侧重。如果考生对某个专业感兴趣,还要去了解拟选择高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否也与自己预期一致。
5、只考虑热门专业
主要是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未来没有想法和规划。片面认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高,那么这个专业一定是好专业。
录取分数高有可能是因为该专业当下比较热门,而导致报考人数多形成的,其次可能是因为前一年该专业由于录取分数低而使当年报考人数较多形成的。这种“热门”的现象并不代表专业的好坏、是否适合自己。
6、认为专业选错则没有后路
在很多大学,都不止一次选专业的机会。以南航为例,至少有四次机会转专业,比如入校后就会有考试,笔试面试成绩突出就有机会编入各种各样的强化班,这些同学拥有重新选专业的机会。
另外,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选修、旁听、考研等方式进修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领域。所以,有想法有办法,其实都不是只有一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