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迷茫的?考完高考时?步入大学后?已经不清楚了。
年少无知的时候,曾以为高考就是一切。但是当跨过高考的大山,看到一片与之前不一样的世界时,我开始迷茫了。我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不知道在大学那么多的空闲时间,我该干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慢慢淡忘了这个问题,直到友人的疑问把问题从记忆深处重新勾起。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引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而精神和物质在影响着这些。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收入只够满足温饱,你会着重考虑其他方面的需求吗?如果你在办公室里当白领,你会仅仅把饮食纳入一天的考量当中吗?如果你是个突然富起来的穷人,你会把自己的钱用于慈善吗?如果有选择,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先满足温饱,钱多的话考虑其他需求。钱再多点的话,就会考虑自己的梦想。这便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我,我的梦想是让大部分的沙漠变成绿洲。但是我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实现不了我的梦想。概括地说,我没有实现我的梦想的选择权。
图片来自网络再次回到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选择权。万物皆为选择。小到今天吃什么,高考选择哪个专业和学校,大到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即使是常人觉得很厉害的博弈论,我认为也是选择。那么世界那么大,我们又该如何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呢?通过学习。龙应台先生曾对她的儿子安德烈说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
有选择权的人,可以选择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可以选择过柴米油盐的小日子,可以选择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可以给自己的家庭营造一个幸福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读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清楚了,我说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时代的学习。
在《心理学与生活》中对于学习的定义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专业书。一切皆为学习。开车,使用微波炉,读书……
可能你会质疑我,学习怎么就能获得选择权?你刚才还说一切皆为学习。讲的好虚好假。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有的零件被换下来,有的零件被换上去。有的零件承担的任务轻,有的零件承担的任务重。这也是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报酬上的获得的差异所在。当一份工作人人都可以做时,你获得的报酬就会很少。而一个经过了长期学习的人,他才有机会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选择承担多重大的任务,进而获得或多或少的报酬。就像最近看到的新闻,高晓松在哈佛入职。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事。但他做到了。他靠的是什么?是知识,是学习。
再次回到友人的问题。她的问题可能仅限于专业上的学习。我承认,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相对容易获得选择权的方式,还是在大学里对所学专业的深度的学习。当然,即使不在专业上追求深入发展,至少我们也要掌握一项能让我们混口饭吃的技能。如果你真的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问一下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也许我们做不到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深的精神境界,但是最起码,自己的日子过的开心,快乐,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佛系人生”又如何?
当手机前的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时,窗外早已响起阵阵的鞭炮声。在新年伊始,希望大家能开始崭新的一年。
2018,我们不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