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4岁幼儿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岁幼儿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作者: 天才父母修炼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1:27 被阅读0次

  什么是细微事物敏感期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进入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的宝宝会突然对一些细小的东西产生兴趣,比如土里的小昆虫、衣服上的细小图案、地上的烟头等产生兴趣。

  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大人不理解的幼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大人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

  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怕脏或者其他原因而限制他的行为,相反,要引导他好好探究,帮助他养成敏锐的观察力。

  孩子细微事物敏感期出现的时间

  当孩子捏着小线头、头发丝在手里玩耍,甚至往嘴里塞的时候;当孩子遍地捡拾烟头、沾满泥巴的小树枝、小石子,并把它们当宝贝收藏的时候;当孩子对那些小孔小洞非常敏感,经常不厌其烦地去抠它们的时候,那就说明他已经处在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了。面对孩子的这些癖好,估计很多家长多少都有些受不了,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要阻止他,毕竟,那些东西可能看起来很脏,或者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危险。不过,如果利用好了,这个阶段也正是培养孩子敏锐观察力、比较能力的大好时期。

  一般来讲,在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一直会持续到4岁。当然,不同的个体之间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旦发现孩子有了上述行为,我们就可以着手给他一些必要的支持,协助他更好地发展。

  孩子的耳朵、眼睛、嘴、鼻子、手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探索的能量,他们在进入对细微事物敏感期的时候,是培养他的观察力的最佳时期。一旦观察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所有能力都会日新月异。

  孩子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表现

  孩子在1岁半到4岁时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使孩子掌握事物的细节,但这不意味着孩子总是这样的,一些成人想当然地认为关注细微事物是孩子所有时期的特征,这是把一种敏感期“泛化”地理解。其实,同一个敏感期中儿童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颗绿豆大小的石头粒、一根细细短短的小线头、一片指甲盖大的小纸屑,丝毫不会引起我们成人的注意,可是它们却都是吸引孩子们的好东西。孩子就是在这些东西上,探索和发展着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

  1岁到1岁半左右,是孩子能够将手的活动和整个身体的平衡联系起来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腿是孩子的运输工具,把孩子从这里带到那里,而手就用来探索和工作。随着手和身体平衡的发展,孩子的手和腿都开始有力量了,他们的活动开始变得灵活起来。对孩子来讲,观察和抓、捏细小东西本身,就是在发展他们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而这就给以后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打下了基础。

  孩子在细微事物敏感期的具体表现:

  1、在室外,关注蚂蚁、小豆子、小花瓣、小石子等等。

  许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蹲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眼睛只盯着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或者看到地上的小石子,孩子就会跑过去一个一个地捡起来。孩子的这些举动在父母看来也许会觉得很无所谓,蚂蚁有什么好看的?小石子有什么意思?但孩子的心里却完全不这么想,在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中,他对这些小东西都会有莫大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越是微小的东西越能引起他的兴趣。而有时候这个时期被某种因素耽搁之后,它的发生时期还有可能会推后。在这一时期内,小蚂蚁、小石子、小豆子、小野花等微小的东西,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无比神奇,且又充满无限乐趣的。尤其是小蚂蚁,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表现他对观察蚂蚁的热情。

  所以,父母这时候要放平心态,不要因为孩子观察蚂蚁而觉得那没有意义,也不要因为他数小花瓣而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这种对微小事物的细心观察,将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以及观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2、在室内,关注小线头、头发丝、纸屑等等。

  孩子在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里,在室内还会关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比如小线头、头发丝、纸屑,等等。他会捏起一个小线头转手又扔掉,或者是攒在一起,也会盯着一些碎纸屑不放。

  小线头、小纸屑,甚至是细小的头发丝,这些东西在父母看来完全就是要归入垃圾的行列里的。但当孩子处于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是他的宝贝。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独特,父母要知道,对小东西的格外注意其实也就是他观察能力的开端。所以,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父母自己也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这种有意识地对他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将来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父母帮助孩子度过细微事物敏感期

  在细微事物敏感期里,那些细小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是无比新奇的,总能给他带来数不尽的乐趣。这种对细小事物的观察其实也是孩子观察能力的开端。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要理解孩子,不要刻意阻止孩子对细小事物的关注,并且要有足够耐心去欣赏孩子的可爱举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他一定的自由,让他的观察力得到提升。

  1、给孩子创造适当的观察机会。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观察的机会,比如带他一起寻找路边的小蚂蚁洞,并陪着他一起观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讲解,让他既能体会到观察的乐趣,还能从中学到知识。

  当然,父母创造的这个机会也有要求,就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以及健康。不要让他在车辆经过的路边等地方观察,也要适当控制他的观察的时间,否则就会对他的身体形成伤害。

  2、别强行打扰孩子的“观察工作”。

  孩子的观察在他自己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工作”,一种值得他聚精会神去做的“工作”。但有许多父母却会在孩子观察某些东西的时候,直接就来打扰他,甚至是阻止他。父母在阻止过程中的训斥、威吓,也许会对他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以,父母不要强行打扰孩子的这种“观察工作”,完全可以给他一些时间,最后让他自己主动离开。不要去破坏他的认识过程,因为这也是在培养孩子专注的品质。

  3、不要强制性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有的父母有这样的认识:既然观察细小的事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那就直接将许多小东西摆在他面前,一个一个让他认好了。这样的方法就是在强制性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这种方法,并不一定会引起他的兴趣。因为孩子都是先对某一个小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会积极地去认知这一事物。

  4、多带孩子进入大自然,让他自己去观察。

  对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大自然是他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可以多带孩子进入大自然,去亲身体会并观察事物。

  在让孩子接触自然的时候,父母不要提前就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也不用一定要让他去认识什么,这样就会阻碍他体验大自然的乐趣。父母要明白,在这一敏感期的孩子,只愿意去观察他感兴趣的事物,所以父母的“针对性教学”也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5、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

  当孩子对一些小东西格外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去收集。有时候父母会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收集行为,因为他收集的东西既没有收藏价值也没有学习意义。

  其实,孩子的这种收集行为只是他心智发展的需要。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弱小,但却又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于是他就会关注一些和自己同样弱小的事物,甚至会把爱转移到这些事物上来。遇到这种时候,父母不要随便就丢掉孩子的这些小收集品,可以给他找一个小盒子让他专门存放,以此来保护他的这种行为和心理。

  6、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儿。

  像小线头、小纸屑等一类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不具有什么危险性的,而孩子又对它们这怎么感兴趣,所以父母可以为他创造一些类似的小玩意儿,让他自由地去玩耍。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一来,孩子既体会到了快乐,也更加深了亲子间的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4岁幼儿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rk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