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作者: Felixy | 来源:发表于2015-12-27 10:50 被阅读0次

中国是个限制级的国家。韩寒说。 确实有许多限制在中国,求学期间的自由和谈话的自由。诚实的说我原先很讨厌许多人在谈到被限制之后感到反感的话,因为听了之后我会更讨厌被限制。原先想,如果可以,如果可以自己做到完美,被他人认同,就会有成就感而不会恶心了。然而我错了。人总有不擅长的事,每件事做到完美的是神。 关于中国教育,做中国学生毋庸置疑比世界上的任何学生都辛苦。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学生努力了会收获,但实话是结果不一定。失落,伤心,转而消弱了自信。也许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就不适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可是父母的思维还是停留在 高考是孩子未来的唯一选择,必须考进大学。 现在也许真的是不需要。 为什么在一些决定上父母起主导,因为是父母。但这个决定是作用于孩子自己的。当自己已经形成了自我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其实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可是不能,因为经济命脉掌握在父母手中。 如果经济独立了,我觉得这个人就基本独立了。可是中国不允许有童工,这就是阻力啊。违法了已经,更别说推广。 我来谈谈我理想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孩子年幼时期,我们有义务抚养,教育。她会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当我认为她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那就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了。如果不适合高中那就找自己,做自己好了。我不会决定,但我会在背后支持。我才初成一名青年,为人父母还遥远,这些只是我的臆想。也许我之后不这样。 再谈禁忌。上学那会,真的很多禁忌。根本就觉得恶心。星期一强制穿难看的校服,记得升国旗后我会立刻把校服给脱掉。对于强制穿校服记得有位教导主任说过一句话为了学生的统一性,在统一校服下学生被视为统一,划去各自的个性,找到集体感。不明的有些难过。可是又不能当面说明,因为他是主任,因为我没胆,因为在中国,没有挑战更高阶级的习惯。中国是社会主义,你知道的。 社会习惯沿袭至今,我们习惯了自卑,胆小的性格。比如留学生,在德国讲话从来就是很小声的讲话,德国人根本听不清楚你在讲什么。我在那低着头讲。 接着谈谈黄片。男生的最爱。不知是玩笑还是什么,加拿大一个科研机构提出一个科研方向,不看黄片和看黄片的男生行为及人生会有什么不同。可是这个调查没能展开,因为现在没有一个男生不看黄片。如果说黄片是少数人在看,那无需在意了。那现在是全部的男生,所以可以说是普片现象。是限制了,可是谁没看过呢。没必要谈及黄片就羞愧脸红,既然是普片现象,那我们就应该谈论。经常谈论了就会觉得这很平常,而不是很新鲜,越过网络限制看黄片。大家都参与讨论,就没什么了。 早前也写过很长的一篇文章,批评中国的教育。青涩的文字不能掩盖我的愤怒,因为我置身其中。 我在想,为什么。究其一切的是什么。 究其一切是中国人的问题。普通中国人的问题。普通又不简单,因为中国13亿人。也许我这个样本数据不能代表全体的普片。 我相信公开的讨论不会让黄片或禁忌成为主流,反而会让她变得普通,带来的是人们的习以为常。从另一个角度这是真正的限制。 限制会让禁忌贴上标签——特别的东西。我们不能讨论,反而会带来新鲜感。公开的谈论则让禁忌趋向普通。当然这里我谈论的对象只是黄片和校园禁忌。 禁忌也有边界。重新画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禁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sb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