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喜欢徐志摩。
徐志摩的风流韵事机会人尽皆知,加上金庸笔下以徐志摩为原型塑造的云中鹤一角,更增添了我对徐的不满。
之所以看这本书,纯粹想多了解徐志摩,不想一直在一知半解中偏见下去。
作者韩石山很睿智,他避开了流水账式的传记手法,巧妙地选取了徐志摩人生中20个重要节点,捕珠捉玉般地展现了徐志摩的多面生活,无论是家庭、求学经历、婚姻爱情,还是事业追求,都有所涉及,而又不拖泥带水,细细读来,似乎这个身形瘦长、举止文雅的民国风流才子就立在面前。或吟或写,或哭或喜,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读过很多传记,有些作者源于对传主的欣赏,往往导致传记内容有失偏颇。例如关于张爱玲的传记《你因灵魂被爱》,作者显然很反感胡兰成,行文之间不自觉地沾染贬义色彩,在无尽的意淫和诋毁中,胡兰成已经不是张爱玲所爱的胡兰成。对于想要了解他们的读者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
私以为,传记本身是讲述传主的经历。既讲人,就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既客观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内,其实就是一段历史,只不过是一段个人的私历史。当传记归根于历史,做传自然也要具备历史研究的严谨。不然的话,说书去好了。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欣赏本书的作者。他既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对徐志摩的人生“透明化”,同时又可以抽离开来,尽量客观地为读者呈现真实的徐志摩。
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的时候,那个女人正怀胎在身,读到这里,我几乎忍不住想破口大骂。与林徽因的恋爱,是段风流佳话,可是也不免为徐志摩伤感。因为当他带着狂喜去回复林徽因的电报时,被告知同时有好几个男人给这个女人发去了相同的电报。看到这里,我不免想,林徽因是爱他的吗?还是只把他作为备胎之一?他在爱情上,像个莽撞的孩子,终究让前妻成了路人、恋人成了他人妻、老婆成了瘾君子。
这条残破的感情线上,徐志摩怨不得命运,一切不过是因果自尝。
在创作上,他拥有取之不竭的灵感,无论是康桥,还是翡冷翠,都成了他笔下流淌的诗意。而在担任晨报编辑时,徐志摩也展现了自己极具个性和改革性的一面。无论是更换报刊名的字体,还是加入插画,调整排版,他都像个大胆的冒险家,不断尝新,不断突破。
不包庇他的失责,也不掩盖他的才干,成就了一个饱满的徐志摩。
语言,对于一本传记来说,往往不会被注意到。作者的语言像在幕后支撑起皮影四肢行动的竿子,看似可有可无,却又至关重要。
有的传记语言,像是缺了一根竿,怎么扯动都不协调,人物干瘪而僵硬;而有的传记语言,又像是自带了一副皮影,大大抢了主角的风头。比如白落梅的《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的传记中鼎鼎有名,但我却怎么都欣赏不来。大篇幅地景色描写,辞藻华丽地堆积,像是天上无故投下的一抹阴影,完全掩盖了主角林徽因的光彩。这样的传记,在我看来,是顶失败的。
相对来说,我更欣赏韩石山的语言。简单直白,清清楚楚地说明白一件事,干干脆脆地结束一个场景。不拖泥带水,不大肆渲染,你注意到的,只有那些鲜活的人物。
总体来说,满足了我了解徐志摩的胃口。不肥不腻,清淡简单,是本不错的传记作品。
最后补一句,在徐志摩所有的诗中,我最爱《偶然》,有种随手拈来的美感,裹挟那不期然的怦然。
如果你恰好看过赵薇那版的《情深深雨蒙蒙》,她在大上海舞厅当歌女时,曾经唱过这首歌。看来,琼瑶阿姨对她这位三舅妈的堂弟的文采,也是比较认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