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的意义。
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
“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阿弥陀如来。
佛为什么叫如来?
如来,指“如”理如实地“来”到诸法本地的补特伽罗。如来与众生有很大的差别,凡夫众生不能叫如来,因为其尚未断除迷乱的显现,仍漂泊在生死轮回中。
稍微了解佛教历史的人,大多数都认为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其理由是:释迦牟尼佛首先从兜率天来到人间,在人间住了八十年后,示现圆寂去往清净刹土;在转法轮期间,于鹿野苑、灵鹫山、舍卫城等处皆曾驻足;佛陀日常的行住坐卧,在小乘戒律中也有详细记载。
然而,名言中虽然有这些现象,但这种判断并未了解如来实相,因为如来是无来无去的,就如经中所云:“诸法自性无所住,无来无去如虚空。”
关于诸佛无来无去的问题,《般若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常啼菩萨四处寻觅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有一天来到了一片旷野,见到有位如来现身,并指点他去找法胜菩萨,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后来,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法胜菩萨。当时他问:“我曾见到的如来,是从何而来,去于何处?”法胜菩萨便宣讲了《诸佛无来无去品》讲完一入定就是七年。我以前也看过《诸佛无来无去品》,里面讲了很多比喻,比如阳焰,它没有来源,也没有去处,诸法的法性均是如此。
《老妇请问经》中讲:“一切诸法皆无生,犹如鼓声。”
敲鼓所发发出的响声,其来源既不在鼓上,也不在手上,以此比喻诸法无来无去。
《中论》也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因此,什么叫做如来?
佛经云:“能悉见,悉知诸法之本性,现前诸法之本性,名为一切智智。”
佛十号
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取相言‘卢舍那佛’,取行言‘释迦牟尼佛’,取愿言‘阿閦佛’、药师佛,佛佛各异。然而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称为“如来十号”或“十种通号”。
“十号”的意义列举如下:
一、如来: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来’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身’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如’是静态的,‘来’是动态的,成佛以后本是动静不分、法应不二的,如《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因此,‘如来’是说佛陀在如如不动的法身中,因悲悯救度众生,应化而来,故曰‘如来’。
二、应供:佛陀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经过累劫的修行、度众,证断三惑,超越二死,积聚福德因缘,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的究竟佛果,堪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正如一个人把毕生岁月奉献给国家社会,一旦功成身退,理应受到国家的退休金安养天年一样。
三、正遍知:又作正等觉者,即佛陀能正觉一切法,有别于凡夫的不觉与外道的错觉;佛陀能遍觉一切众,有别于二乘的自觉与菩萨的‘虽正知而不遍’。由于佛陀的智慧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故名‘正遍知’。
四、明行足:即三明、五行悉皆圆满具足。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五行为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证得三明则‘慧具足’,修持五行为‘福具足’,佛陀福慧双运,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即妙往的意思。佛陀乃证悟无上菩提的觉者,已经超越生死对待。佛陀‘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佛陀妙出世间,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于涅槃妙境,不再退没于生死之海,故名‘善逝’。
六、世间解:佛陀具足彻悟宇宙真相的智慧,包括认识诸法总相是空的‘一切智’、认识诸法别相是缘生而有的‘道种智’,以及认识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的‘一切种智’。由于佛陀能彻底了知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实相,故名‘世间解’。
七、无上士:佛陀的智慧、禅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所以有谓:诸法中,涅槃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故号‘无上士’。
八、调御丈夫: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槃正道,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故名‘调御丈夫’。
九、天人师:佛陀为人、天的导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众生果能依教奉行,不舍道法,即能解脱烦恼,故号‘天人师’。
十、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具备以上十种名号者,即名‘世尊’。世尊,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
佛陀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为世间、出世间一切凡圣所共尊,因此世人用种种的异名来称扬佛陀的巍巍功德。除了上述十号以外,诸如:世雄、世英、世眼、法王、佛日、能仁、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医王、两足尊、人雄、师子等,都是世人对佛陀的尊称。从这些名号中,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佛陀的崇高伟大。佛弟子在称念佛名时,则应欣羡佛陀的断德,仰慕佛陀的智德,乃至‘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以报答佛陀的恩德,这才是我们称扬佛陀名号的积极意义。
如来十种恩
清凉大师澄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三云:众生所承受于如来之十种恩。
(1)发心普被恩
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
(2)难行苦行恩
如来往昔在因中,施舍头目、国城、妻子,受难行之苦,皆为利乐众生。
(3)一向为他恩
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为自己。
(4)垂形六道恩
如来垂化身现六道之中,救济众苦,令得安乐。
(5)随逐众生恩
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长劫不舍,故运平等大慈,随逐救济,令其离苦得乐。
(6)大悲深重恩
见众生造恶,如割肢体,心生痛切,自不能安。复观众生堕三恶道,受种种苦,大为忧恼而起大悲救护之。若见作善,生大欢喜。
(7)隐胜彰劣恩
为大乘小乘之机,起胜应劣应之用。为普贤等诸大菩萨,则示现实报胜应之身。若说三乘教则隐胜妙之相,彰三十二劣应相,令三乘及小教菩萨蒙受利益。
(8)隐实施权恩
观诸众生根机狭劣,隐蔽大乘实教,且以人天三乘之权法,诱引众生令成熟,后以大乘度脱之。
(9)示灭令慕恩
如来若久住世,薄德之人不植善根,不作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令众生知佛之出世之难遇。
(10)悲念无尽恩
悲念一切众生,故留余福之教以救济之。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以八十入灭,则留二十年之余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依之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