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哈。
一个我爱你但依然要干死你的故事。
英国一代雄主克伦威尔要打荷兰,他在感情上是热爱荷兰的,因为同是新教好友,新教使命就是上帝派来抵抗颠覆腐朽的天主教徒。
但并不妨碍他坚决的、死不休战的发动战争。
还是在英国刚刚和西班牙打完长达八十年的英西战争,需要恢复元气的大背景下。
西班牙王室信仰天主教,这就是不死不休的宗教战争;英国王室和海盗合作,贩卖奴隶、劫掠西班牙的商船,造成西班牙王室巨大损失,这是要打掉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者。
战争都耗钱,不管输赢,英国人没能从西班牙拿到战争赔款,就只好搞贸易保护主义。
英国认定海洋贸易是核心利益,它对外公布了贸易保护主义法案,要求输往英国的商品必须用英国船运输,输往各殖民地的商品也必须用英国船。
针对的是谁呢?荷兰称海上马车夫,它的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和海上运输企业。
触及到核心利益肯定是要打上一架的。
英国人要打荷兰没钱,就发现啊,英国发行战争公债,在当时最大的金融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发售,荷兰本国资本疯狂的购买。
咱们可能理解不了,敌人要打你,你还真金白银的支持敌人,但荷兰是商业立国,资本是只逐利,没有国籍的,荷兰资本买英国国债是赚钱的买卖,一点问题没有。
英国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其实是军国,军人那是有精神皈依的;荷兰呢,还是资本那一套,花钱请雇佣军。
所以没有意外是吧,荷兰雇佣军就被荷兰资本武装起来的英国军队干掉了。
于是荷兰立即经济萧条,房地产市场崩溃,工业衰败,到处是乞丐和盗贼,民不聊生。
克伦威尔核心利益拿到了,内心的爱意就起来了,新教兄弟还要一起承接上帝使命呢,所以又帮荷兰复苏,荷兰人才得以躲过灭国的命运。
这是不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是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没完,英荷战争打了四次,荷兰霸主地位被赶下来,在地球上的贸易份额被彻底夺走了。
整个英荷战争过程中,包括此前法国攻打荷兰时的战争,荷兰资本都忠实的执行资本的逐利且无国界的属性,支持敌人。
第四次英荷战争中,英国突然宣布拒绝支付荷兰债券利息,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场就直接被打残崩溃掉了。
荷兰失去了所有的全球市场和金融市场,金融中心变成了伦敦,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场衰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英日不落帝国的时代正式开始。
十八世纪,在金融市场的低息支持下,工业革命发生,国际贸易向全球扩张,并在各地建立殖民地供应原料和输出商品。
在西班牙人和美国先驱者以战争和疟疾屠杀了九成的印第安人后,占领他们的土地,后来慢慢有了美国。
最初西班牙屠杀印第安土著后,非常认真的构建法理正义,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写文章论证“杀人灭族”的合法性,最终有了代表上帝的文明,以及落后愚昧的野蛮,这里的野蛮是指有成熟体制和文化的国家,比如清朝,日本,所以文明征服野蛮就是上帝使命和荣耀,之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清朝大门,你要相信,他们是带着荣耀和虔诚来殖民和奴役的。
至于各地的土著,不配称人,所以宰了也就宰了。
一直到二战后,英国的殖民版图被自己直接或间接扶植起来的德国和日本冲了个七零八落,隔岸观火发战争财的美国最终采取凯恩斯的方案重整秩序,取代了英国直到今天。
讲这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呢?
这世界从来没有不打一场就能划定利益边界这回事,昂撒人在很弱小的时候就能为了核心利益不死不休的战斗,这是刻到基因里的,仁义共赢那一套他不信也不认的。
想要谈可以,得先打一架让他觉得你有资格。
这就是人家的思维和行动逻辑。
作为个体,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利益,是不是像荷兰人一样和资本一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