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的朋友
诗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又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念,却生动体现了交友的世界观。明知道下一次遇到合得来的朋友很难,但却在上次分别的时候没有留恋。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边叫嚣着朋友可贵,但却在行动上寥寥,可能正是因为知道分别便意味着迈向不同的道路,渐行渐远渐无书无可避免,才不做徒劳地珍惜,享受当下的愉悦或许是最明智的做法。
虽然这些年也算是走过南闯过北,也认识不少人,但尚且有联系的人寥寥无几,也不是没有反省过自己的处事方式,只能说自己是一个相当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人,不喜欢刷所谓的存在感,何况向来都是低调处理一切,没有存在感可言。
对于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不想要自白似的说那么多,本来就是萍水相逢的人,好像没有必要加深了解。
或许正是出于这方面的潜在自我暗示,整个大学期间,都没有真正打开人际交往面。即便是性格中有圆滑的一面,但更愿意保留一些棱角,但这样好像就将别人无形中推开了。
这几天在翻看一些以前的照片,即便是不喜欢拍照,也还是留下了一些剪影,寥寥可数,发现那时候的自己真算不上一个可爱的姑娘,好像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自己太贵迷茫吧。
翻看一些大学期间考的证,虽然到现在都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是真考了不少,不管是学校要求,还是自发考,都有,像基本的四六级、普通话,还有报关员、证券从业资格证之类的,这样看来,大学还没算荒废,对自己的要求也还算高,毕竟也是可以拿国家奖学金的人,虽然最后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原因,失之交臂,但不是个人原因。
好像一直都是这样,是属于埋头苦干的那类人,不喜欢心有旁骛,更喜欢追求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就感,即便是没有太多来自别人的肯定,但也喜欢有些正当的追求,不喜欢无所事事地混时度日。
即使这样缺失了与更多人相处的时间。
一个喜欢有自己空间的人,一个喜欢专注于某件事的人,注定是没有太多朋友的。这么多年,身边来来去去的好友,一只手数得过来。
有两个是初中时就交好的腿腿和晖哥,有两个是高中时交好的敖兄和周三,大学时的欧尼和锐哥,还有几个处得比较密切的室友,工作之后也有一两个在约饭。
就是这样简单的人际关系,好像维系得也不算好,没有与哪一个是联系得非常密切的。这些算得上密友的人,分布得很均匀,差不多每个时期两个。虽然也曾与其他人一度发展成好友,但终究是没有熬过时间和距离的冲击,然后散布于天涯,但并不感到可惜。
可能正是因为知道某个时期只能交到某个时期特定的朋友,时间过了,人也就散了,所以并没有太多介怀。或许人与人之间的所谓缘分就是这样吧,走着走着就走散了,不是因为曾经的感情不够深厚,只是因为未来的道路不再相同,所以不再同行了。
现在将这些交好的人排列在一起,发现他们的性格都有些大同小异的相似,比如说女生一般都是女汉子型的性格,而男生都是善于倾听类型的,可能了解还算不上特别深厚,但来来往往的这些年也算是积累了一些了解。
有不少人甚至去过对方的家里,这算是深入了解过对方生活环境了,所以一直没有断了往来,至于其他偶然出现在生命里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够了解的缘故,所以才断了的,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即便是算不上工作狂,但更习惯有一份日常的工作,这样便不会让人有脱离社会的距离感。
工作或学业不是交友的拦路石,相反有时候会因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一直都不太喜欢太过频繁的联系,不管是社交媒体发达的现在,还是电话更普遍的以前。煲电话粥是不太喜欢的,整天抱着手机聊天也是比较反感的,偶尔的聊天或见面感觉还是不错的。
反省这些年来与朋友的相处方式,感觉是个人的原因,所以才会让别人误以为我身边人丁凋零。
但说实话,并非倾诉欲特别强的人,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多离奇的遭遇,在工作上的事与朋友交流也犯不上,每天说的话好像也有限,一天中如果在白天消耗了太多,到晚上真的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当然,这也是个人习惯方面的原因。
所以我的朋友们都会这样反馈:有时间多给我打电话,随便聊什么都好,让我知道你的近况。
虽然每次都会说好,也会记得偶尔要打一两次电话,但时间一长,这个习惯真的没什么保留。
只能说朋友们还是相当包容我的,只是个人不喜欢强调在别人心里的存在感罢了,当回事或者不当回事,好像浑然不在意似的,其实还是比较在意的,只是不喜欢挂在嘴边。
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处理太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一直拒绝八面玲珑的处世方式,即便是在工作两年之后,也还是没有学会所谓的虚与委蛇。
但朋友嘛,不就是相处得舒服最重要吗?要是朋友之间都充满了算计的话,那这样的朋友相处起来也真是心累。
**一点小九九:
虽然个人的交友没有太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与尚且有来往的朋友处得长久。
并不是容易感到孤独的性格,甚至会嫌人太多的繁杂,所以更多的时候更喜欢孑然一身,即便是外人看来有些“可怜”?但个人是没有这样的自觉。
以前的我很敏感,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拥有了钝感力,不再对别人的情绪反应过激,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