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做“汤圆”,一般指大汤圆,就是有芯子的汤圆,有的人是不喜欢吃包芯汤圆的,觉得太过甜腻,喜欢吃小汤圆。
小汤圆,我们又叫“kaka汤圆”,原谅我实在不会写那个字,“ka”作“掐”讲,顾名思义,把汤圆面搓成小条,掐成一小截一小截的丢锅里就行。讲究的掐几小截放两掌间搓一下,就由圆柱体变成了球体。
小汤圆因为没有芯子,我们常用醪糟来调和味道,所以“Kaka汤圆”,小汤圆,我们又叫“醪糟汤圆”。
“醪糟汤圆”当然离不开醪糟啦。
醪糟者,米酒也。
过年“打汤圆”必不可少,“渥醪糟”亦然。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就可以着手“渥醪糟”了。
渥醪糟,先将糯米(又是糯米)浸泡一至二天,再从水里捞起来,在筲箕里沥一下水,倒进甑子里,待上汽后,再蒸15到20分钟就熟了。将甑子安放在一盆里,舀一瓢山泉水泼进蒸好的糯米饭中,冷水迅速给糯米饭降温,稍稍沥一下水,就把甑子翻到进早已准备好的簸盖里摊开,这个过程一气呵成,要快,糯米饭才能疏散开来,不会成坨。等温度降到三十几四十度,手感合适,就把舂成粉末的酒曲均匀地撒入,和匀。这个温度是关键,温度低了,酒曲发酵慢,温度高了,酒曲中的酶失去了作用,糯米饭就不能发酵。将和好的糯米饭放进土烧的瓦罐,稍稍压实,在中间戳一小窝,把剩下的酒曲撒在上面,在把一碗凉开水洒上去,将瓦罐用 布蒙上遮挡灰尘。再把瓦罐放进箩窝,用旧棉衣将瓦罐四周捂严实以保温,遇到特别冷的天,就把箩窝放在火塘边。静等三天,中途可千万不要好奇去掀开瞧 哦。三天过后,去掉捂住瓦罐的棉衣,还没揭开上面的布,一股淡淡的酒香就溢了出来。掀开白布,米粒上浮,中间一窝清水,那就是米酒了!迫不及待地用瓦勺舀上一勺,入口温软,米酒顺着舌根往下浸润,甜中略带苦味,酒香扑鼻却毫不辣喉,温和爽朗。放上两天,苦味全失,只有甘甜与醇厚。
煮小汤圆时,放上两勺,熬上一会儿,糯米和酒的香味完美地结合,既美味,又解渴。所以,醪糟汤圆在重庆的火锅店几乎是标配。
醪糟除了煮汤圆,最常用的就是煮开水蛋了。开水蛋,即荷包蛋。放了醪糟的荷包蛋不用放糖,不用放油,却绝没有腥味,是产妇的难得不易生腻的美味,它不但开胃,还有催乳之功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