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孤独六讲》⑩ |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孤独六讲》⑩ |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作者: 当下种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4:01 被阅读0次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今天是《孤独六讲》的第十天,不知道你们对孤独是否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和体会。

这个社会越来越孤独,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

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书籍里,很少有看到对“孤独”的深入阐述,蒋勋先生将“孤独”与“美学”两词联系在一起,实在出人意料,却赋予了孤独诗一般的蕴意。希望你我能从中学会接受孤独,享受孤独。

《孤独六讲》是2002年蒋勋先生应台湾联合文学社之邀而作的六场演讲,分别讲述了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聆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寂寥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之名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里面有文学作品、历史典故、往日经验随处可见,天马行空的行文风格贯穿始终,配以精妙流美的语言,在其中你可以看到蒋勋先生对这六种命题的探讨和检视,以及我们以往所没料想过的解读。

林园林在《少年蒋勋的台湾》一文中讲到:“蒋勋这代人,或许是台湾最后一批经历过旧时代,沐浴过大师风度,同时自己又有继承性的人文学者。

他们身上有旧的传统,也有对新世界的接受和拒绝。他们谈起人生、谈起人性,都有深刻玩味之处。”我想这是对这本所呈现的内容的最好诠释。

情欲孤独

蒋勋先生将最为看中的情欲孤独在了第一章,讲述了我们的儒家文化,对于孤独从来都是避而不谈,所以今天的我们还学不会如何孤独。

我们害怕孤独,所以不断追寻不孤独的方法,从而造成更盛大的孤独,因为我们还没学会去享受它,接受它。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讲究的是群体文化,所以我们不允许孤独。在以前,清晨起来不把房门打开,就是在里面干坏事,我们学不会尊重别人的隐私,而在欧洲,他们已经认识到孤独,更加注重个人的隐私。

儒家文化避谈死亡一如避谈孤独,可是死亡是人一生的命题,又怎么能够逃避,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个文化挺软弱的。

我想到一期《奇葩说》,那期的辩题是: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平常伶牙俐齿的辩手们遇到这个涉及生死的辩题全都泪奔,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因为我们对生与死的话题讨论得太少,还学不会如何面对这个终极命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马东的一段话,马东的父亲突然离世,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他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放下。

最后他说:“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所有汉文化里面的人缺的一课。所有有宗教的民族,关于宗教的一个出发点,都是死亡开始。它因死而告诉你怎么生活?或者说它试图给你解释死亡。我们儒家文化里面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所以别聊。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回避这个事,不许聊甚至不许想。”

所以我们学不会面对生死,孤独亦是如此,避而不谈并不能使孤独消失,相反它是造成孤独不好的原因。

庄子多有趣啊,抱着骷髅睡觉,与死亡对话。我想他是真正看透死亡本质的人。

语言孤独

在语言孤独里,蒋勋先生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宁波老太太和法国老太太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聊了很久,全然没有任何不愉快和误会。相反的,有着相同语言的人们不停地说着话,相互谩骂,攻击,伤害。

有着相同语言的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好像自己变成在荒野上一个喃喃自语的怪物。”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语言孤独的一种状态。

蒋勋先生还在里面讲了几段很有趣的对话,比如《水浒传》里宋江借用语言来打破孤独感,宋江问:“你白天都在做什么?”

阎惜姣回答:“我干什么?我左手拿了一个蒜瓣,右手拿一杯凉水,我咬一口蒜瓣喝一口凉水,咬一口蒜瓣喝一口凉水,从东边走到西边,从西边走到东边……”我第一次见有人把“无聊”用这么拐弯抹角充满趣味的话来表达。

还有庄子的“鱼之乐”逻辑辩证以及禅宗公案里的对话,朴实中蕴含深刻的含义。这些对话让人深感语言的魅力。

最后蒋勋先生告诉我们:语言需要颠覆性,当它不再是习惯的模式,不再具有沟通性,只是一个声音,承载着思想,才是语言的本质。

革命孤独

革命二字对我们来说其实是相去甚远的,我们无法感同深受,亦无法深有体会。但是你读来却有一份悸动,你会对司马迁《史记》里的孤独者失败者而感动和遗憾,会对卓文君、秋瑾这些将生命活出自我,活出惊人的美的传奇女子深深的佩服。

这些我们都能从许多书中窥探一二,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他们生命最后的荒凉和孤独,梦想无法完成、世人不解的孤独感。

特别的年代和留学经历赋予了蒋勋先生对革命独特的见解,他说革命是一种激情,是青春的一种仪式,有时人们不是因为革命而革命,可能因为一些不知名的小事而参加学生运动,它更像是一场巨大的嘉年华会,正如蒋勋的同学问他的那样:“我今天要去示威,你觉得我穿哪件衣服比较好?”

原来革命是可以重新注解的,这些是他在台湾,是我们所看不到,以及想不到的,原来革命可以是这样的。

在这章有一句话:“革命者的孤独是革命者迷恋自己年轻时的洁癖,并且深信不疑。”

这句话乍看拗口且无法理解,如果看到里面的事例可能就理解了。在某段年轻的时候,我们给自己营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度,你单纯地相信世上的美好,相信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高尚的,容不下任何沙子。

直到有天现实告诉你不是那样的,是我们梦醒的时分,也是我们务实的时刻。

有时我会想,在那样的年代,我会参加革命吗?你们会吗?曾经一个我很欣赏的文学女老师告诉我们,那样的年代,她一定去革命。

暴力孤独

“暴力会因为被掩盖而消失吗?我不认为。”在没看这章之前,我想很多人没想过自己的内心深处会有暴力的潜藏,我们明明对它嗤之以鼻。

可是我们深知蒋勋先生说得没错,他年少时看马戏团,看到驯兽师将头放进狮子口中,有一瞬间希望狮子一口咬下去。

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暴力,我们在某些时刻会有类似他这种恐怖性和暴力性的念头,只是大家不敢去揭发,并随着成长,慢慢视之不见了。

所以隐藏暴力避而不谈并不能让它消失,正如避而不谈孤独只会让人们更孤独,当我们学会去正视它、探讨它,并上升到美学层次时,它反而不那么危险了。

如果我们希望回到社会去观察各种暴力形态时,能有更冷静的省思能力,就必须去深入探讨。

人性对“恶”有更充足的了解,才能有“善”的发扬。我们一定要知道,性善论和性恶论单独存在时都没有意义,必须让两者互动,引导到思辨、思维,才能对人性有最更深层、更高层次的探讨。

思维孤独

学习新闻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思维的重要性,它至少能够让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自己的冷静思考和想法,而不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年少的时候,我们会背很多的古诗和课文,但不求甚解,更大一些的时候,老师会直接告诉我们意思和答案,在我们的教育里,我们得到的都是结论式的答案,而缺乏对这个过程的探讨和推理,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在柏拉图的《飨宴篇》里就针对一个主题,以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人们各自提出对这个议题的解释。是否会有结论?柏拉图反而不太关心。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棒的事。

在我们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辩论到最后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的,双方的论点都没有对错之分,而在这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思维的碰撞。当我们学会静下来思考、怀疑的时候,认识到孤独的圆满性时,思维就会慢慢发展。

伦理孤独

伦理是最困扰社会的一个议题,我们常常面临两难的伦理困境,难以抉择。在这里,蒋勋先生也没有答案,只是他对“伦理”“乱伦”给了更为弹性的诠释,而不是我们简单粗暴的固定解释。

在这里,他举了古埃及皇室在不同的年代对婚姻的不同规范,说出自己的论点:从人类学的角度理解所谓的“伦理”和“乱伦”,其实是一直在适应不同时代对道德的看法。

道德对人类的行为,预设了一个范围,范围内属于伦理,范围外就是乱伦。所以我们不知道,我们在这个时代所坚持的伦理,会不会在另一个时代被当成乱伦。

蒋勋先生认为,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个体的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只有个体更独立的状况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是倚赖。我想,这才是最好的爱。

-【结语】-

小伙伴们,《孤独六讲》的共读到今天就结束了,蒋勋先生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孤独,而是希望我们对孤独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在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而后才可能体会或体验到孤独。我们的孤独是自己的孤独,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孤独是你们生命里的锦上添花。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点赞。阅读好书,自我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相关文章

  • 《孤独六讲》⑩ |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今天是《孤独六讲》的第十天,不知道你们对孤独是否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和体会。 这个社会越来越孤独,但...

  • 推荐一本好书:《孤独六讲》

    《孤独六讲》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写的一本讲述孤独的书,作者通过对六种孤独的描述,得出了“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 荐书|《孤独六讲》:美学的本质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蒋勋 这个世界有很多近乎永恒的话题。或许是爱,或许是生命的意义,或许是孤独。 孤...

  • 孤独六讲| 孤独与美学

    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只能说 当高中作文素材蛮合适的 这本书叫《孤独六讲》,而不叫《孤独的六个层次解读》或者《...

  • 《beauty collect》

    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蒋勋《孤独六讲》 生活的美学是...

  • 今年第五十本书看完

    五十本 蒋勋的《孤独六讲》一本关于孤独的美学 情欲孤独。国人不习惯孤独,也不崇拜孤独,如果一个女人又漂亮又孤独,又...

  • 一个想法稀奇古怪的十八岁姑娘的书单

    《孤独六讲》蒋勋 这本书将孤独作为一种美学进行全新的诠释。《孤独六讲》这本书真的太有趣味了!每一章都值得你反复读...

  • 微书评––《孤独六讲》

    蒋勋所著《孤独六讲》用六个主题,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发掘并品悟孤独的美学。“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

  • 孤独才是人的本质——《孤独六讲》

    很早就听说过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但是直到现在才认真地读下来,这本书应该更早点开才对。 1 以前或多或少也知道人...

  • 孤独的时候,我却更像自己

    上一篇聊过孤独的话题,借由蒋勋《孤独六讲》为入口,探寻孤独的意义何在?蒋勋老师的博学和美学让孤独这个话题除去了些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六讲》⑩ | 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v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