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到图书馆,看看书。
主要看散文等文学类书籍,看着看着,便平静下来。
偶尔,也会写写随笔,但也只是浅尝辄止,随意为之。
工作后,便更漂浮,懒散而随性。一方面空目翘首,一方面举步踌躇。
曾经天真地告诉自己:拿起这个,便要放下那个。可能太过量力而为,抑或局限的自知之明。可是,你觉得的不可能,在某些人那里,已然是一种存在的常态,并依然在不折不扣地践行。
回过头来,你曾经脑海里掠过的想法,并于无声息中被你扼制的想法,此刻,是否发出了控诉的声音?
还没尝试,就先做出了选择、决断,就选择了放弃。
想想以前考试时的选择题,看题目,理解,必要时还要拿起笔和草稿纸来演算一番,才能最终有点底气地勾出一个选项;实在不行了,通过自己的思维,找不出来一个有效的完全相符的选项了,也会选选相似度高的选项。
这就是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来做出决断,达成目的。很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的,或者想当然的以为,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呢。
所以,你需要做的,不是单纯按着自己的感觉来,不知道可不可以的时候,就要权衡好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试着走走,很多时候不是不可以,是你给自己设限了。
有所舍自然有所不可得。要想能够兼得,学学平衡,多多平衡,平衡好资源、精力,更平衡好自己的心态。始终平稳住心态,即使小有波动,也能确保尽快平复,才能更好地平稳前进。
SubiU
2020.09.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