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有篇名文,就是无耻的来由。

嘿嘿,读着挺有趣,一起读读:
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
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
洪经略南征,凯旋,至金陵,醮荐阵亡将士。有旧门人谒见,拜已,即呈文艺。洪久厌文事,辞以昏眊,其人云:“但烦坐听,容某诵达闻。”遂探袖出文,抗声朗读,乃故明思宗御制祭洪辽阳死难文也。
读毕,大哭而去。

看看:古人骂人是多么高明,不过说句实话,这文章读完,甚觉有两样无耻:
其一,这骂人的人藏头露尾,无耻之尤。
其二,这写文章的人,若是知道其中原由是无耻;如果是杜撰,那更是无耻之徒。

嘿嘿,可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句不如少一句。
所以,《礼记·表记》说——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人啊,还是悠着点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