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杜工部的《新婚别》全诗,第一感觉蛮凄凉的,因对古文特别是诗词,理解有限,就写一点第一感觉,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解读吧。
在杜工部眼中,女孩应该是怎样的存在?或是杜工部希望,作为一名女子,应该怎么做?
可以看出那时的男人,是不希望女孩独立的,女孩应依附男人而生。这也应该符合当时的社会对女孩的态度,“无才便是德”。开篇的“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女孩是没有爱情的权力,“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这样养在深闺,突然要嫁人,你说有爱情权力吗?肯定是没有的。爱情只能在婚姻后,听天由命,有就有,没有也只能哀叹自己命薄,无福消受。
但也有人说,男人不也一样吗?没见过女子,要奉父母之命成婚,也是没爱情权力的。在唐代,我不知是怎样的婚姻制度。但我相信有地位的男人,想要谈个恋爱,估计也是很容易的,谁让这是男人的天下呢?实在不行,在唐代还有教司坊,男人总有地方发泄心情的地方。
而女子就完全不同了,命贱如草,是无力反抗的 。否则,就会像兔丝般,失去了依附,生存不下去的。
因此在妻为夫纲的社会里,女了的社会是低下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根本没有自己选择,即使嫁给了征夫,命不保夕,也只能认命。
不仅只能认命,还得维护自己的丈夫,为丈夫分忧,侍奉公婆等。如果再提升一个等级,也要像丈夫一样为国分忧,同时也要为丈夫守下贞节,以表对丈夫的忠心。
以上这些,就是当时社会的当权者,所希望女子的样子,作为男人的附佣而存在,没有自己的思想。
但同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现代还是在古代,悲情的女子,都容易博得同情。杜工部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动荡的战乱时期——“安史之乱”。而《新婚别》以新婚女的口吻来诉说,更容易引得读者的共鸣。国家战乱,官府无能以及民不聊生的惨状,让人印象深刻。
现附上《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