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想上稿想疯了,硬是把自己硬逼成了“人格分裂”。
没想到这招还真起作用了……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我背着丈夫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默默下单了关注已久的“汤小小21天轻松高效写作班”的课程。
我是个典型的“剁手党”,看到心动的东西我就买买买,搞得家里都塞不下了。长此以往,老公就给我贴上了“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花钱大手大脚”的标签。
我和老公就是一对冤家,平时谁都不服谁,家里也时常硝烟弥漫,随时都可能上演战争片。
如果有机会见到曹雪芹,我会强烈建议他在《红楼梦》里加上一个章节“败家女偏遇抠门郎”,其剧情的狗血程度肯定能会成为《红楼梦》里的加分项。
背着老公下单,源于我心里的小九九。
对于写作,我可是认真的:首先,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很羡慕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其次,我急于证明我自己,靠兴趣赚钱我也能做到。
我只想等我拿了稿费一把摔在老公面前,“三分钟热度?你见谁三分钟就能赚钱的!”然后丢下傻眼的丈夫,得意的甩手走开……
这个剧情已经在我心里反复排练过N次了,现在终于成真了。
01
急功近利如小牛拉大车,一不小心就翻车了
学习内容确实很高效、知识点众多,但我过得可不轻松。
随着群里频频传出小伙伴上稿的消息,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快急疯了。
每天上班带娃,晚上听课交作业,时间严重不够用,午休的时间我都恨不得掰成两半。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口干涸已久的枯井,现在还非要榨出甜美的泉水来。
别人花三个小时就写出来一篇几乎能够上稿的文章,我吭哧吭哧五六个小时,才东拼西凑了几百个字。
讲完基础课程,小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让大家列提纲,在平台上打卡,第二天公开点评。
当时的我并不清楚列提纲对于写作的意义,更不清楚主题是个什么东西。在我二十多年的认知里,主题就是标题。
研究生毕业的我自认为是理科生里少数有点语文功底的,所以早早就写好交了,早交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
我的题目是:《别一不小心把你的孩子养成了小“白眼狼”》,主题是:学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好的品格需要刻意引导,后面还附上了文章结构。
给我点赞的同学还不少呢,我还挺得意,可到了晚上老师点评的时候我就傻眼了。
当时我正在给女儿洗澡,感觉到点了,我急忙冲出浴室戴上耳机,可一上来小小老师就把我的提纲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贴了出来……
我立刻呆住了,脑子一片空白,手里的毛巾都掉了下去,再不敢继续听下去。我当时就想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深埋进土里,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好像都在嘲笑我。
请允许我玻璃心十分钟,让我的心先碎一会儿。
急功近利的我如小牛拉大车,一不小心就翻车了,说好的语文功底呢?
后来,那天的点评课我重复听了五遍,现在的我成了列提纲的好手。对于菜鸟来说主题一定要落到一个小的点上,小牛就拉小车,比如我之前的主题:学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好的品格需要刻意引导。
对于小牛来说,“做人”和“好的品格”这些车都太大了,而且一头小牛更别妄想拉两辆大车。
02
好的写作者,都有点“人格分裂”
随着学习写作的不断深入,我开始有点“人格分裂”了,我的“人格分裂”其实就是一种用户思维的应用。
用户思维,简单理解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写作中的用户思维就是“站在读者角度来写作”。
好的写作者,不光要能引起读者共鸣,还要替读者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出来。
这个习惯我是逼自己养成的,那就是让自己随时能够切换读者视角,让自己“人格分裂”。
在我们构思文章的时候,随时让自己变身为一个十分挑剔的读者,专往自己的软肋上面戳,我们就会明白写文章不能玩自嗨,不是往哪儿一歪,就整3000多字。
当你学会运用“人格分裂”时,你就知道该写什么了,有些废话连你自己都看不下去,又怎么能打动读者?
“人格分裂”的能力也是写作者功力的体现,就像是“一万小时定律”里面除了刻意练习,还需要及时反馈机制。随时切换到读者角度,就是在给自己建立一个最好的及时反馈机制。
好的写作者,都需要点“人格分裂”。就像是久病成医的人,就不那么怕生病了,因为生病了自己就会医治了啊。
03
勤思苦练,方能打通周身脉络
有了用户思维之后,我进步了很多,下笔如有神助了,但是总感觉周身还有很多经脉被冻住了,总感觉文章欠火候、少点灵气。
我像个程序员,掌握了编程的语言和大量的库函数,但还是编不出高境界的程序。
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首先追求的是好看,而且是不着痕迹引人入胜的境界。
庖丁解牛到了一定的境界,眼睛里看到的就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掌握了文章的套路之后,我再看一些大佬的文章,看到的也不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个立体的框架结构。
莫扎特说: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我们从小就听过很多勤奋练习的故事,国外有达芬奇画蛋,国内有王羲之练字等等,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它讲给我们的孩子听,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管用,它是真理一般的存在啊。
写文章也是一样,唯有勤思苦练,方能打通周身脉络。
思什么?不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升华认知。
练什么?练习写作的基本功,练习让自己不断写下去。
04
在写作中找到真我,从技术上升到艺术
很多写作者写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民谣歌手兼诗人周云蓬讲过一个故事,也许可以用来说一下写作的境界。
他住在圆明园遗址时,一个艺术青年掉进了河里,一开始文质彬彬,冒出一个头,对岸上的人招手:“能不能救我一下? ”
沉下去再浮上来的时候他喊:“救我一下。”
再浮上来的时候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救命啊!”
写文章就得写到这个份儿上——不吐不快,没有苦吟,也不用琢磨,连修辞都是一种烦琐,诚实道出就是。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使是文坛大家也不敢说自己写作水平天下第一,可见写作的境界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要说最理想的写作境界,最让我佩服的就是曹雪芹,他只用一句“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将写作上升到了“无为”的境界,用一首“好了歌”就写尽了人间万象,可见其写作功底多么深不可测。
对菜鸟而言,最理想的写作境界,就是把自己心里的构思、想法通过文字写出来,作者表达的痛快,读者看着更痛快,因为你把他们心底里的话通过艺术的方式说了出来。
开始写作后,我的人生也从此不同。
我开始变得更加自律,用输出不断倒逼自己输入。不但我的手保住了,老公主动撕毁了贴在我身上的坏标签,看我的眼神都更加温柔了呢。
成功,就是不断加深你跟这个世界连接的过程,而读书和写作是加深我跟这个世界连接的最好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加深跟这个世界连接更好的方式,那么就先从读书和写作吧。
作者:沙漠紫萱,爱用理科思维认识世界的职场宝妈,愿做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写作者。
私聊回复“投稿资源”,会免费送你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以及写作课程。
网友评论